IWC工程师基本款大三针虽不花俏也不复杂 但实用性绝对够


虽然在台湾玩老IWC的人不算多,但在这批玩家眼中1950、1960年代的圆壳工程师可能比先前Gerald Genta版来得更有亲切感,是以现行版的圆形表壳应该自有它的市场。


▲现行版本工程师的外装造型比起上一代是来得简单多了,不过在若干小地方仍然看得到繁复精致的线条,比如说它的指针和时标就很有立体感。另外秒针末端的小箭头也是个讨喜的细节。

评点一:回溯更早期的工程师造型

有别于线条繁复的Gerald Genta版本,这一代的工程师系列採用了更接近早期工程师的圆形表壳,当时一开始新旧两种版本还并行了一段时间,到了2017年IWC才正式更新了工程师系列,新款包括了三针、两种计时码表和一款数位计时万年历,它们全部採用新版的圆形表壳,原本通行超过四十年的Gerald Genta版本到此终于退下了舞台。


▲表耳部分大概是这一版工程师外装最大亮点,表耳跟中壳的连接处内切一个角度,内侧则修成了曲线,凡此都增加成型的难度,另外此处从拋光到髮丝纹几种表面处理的变化也很妥贴。

评点二:不再与抗磁划上等号的工程师

回溯工程师系列最早的定位乃是「民用版的飞行员系列」,而当时飞行员系列机能上最大的特色就是抗磁,因此几十年来我们对工程师的印象就是「IWC的抗磁表」。但其实从工程师上一次更新(2013年)以后就已经有不少款式取消了抗磁功能,当时IWC做出这个决定有一部份应该是为了做透明底盖秀出机芯,虽然跟长期以来大家对工程师的认知产生了落差,但回归到那个时候他们想要将工程师转型成奢华运动表的策略这样的判断其实很合理。这一代的工程师同样不再强调抗磁,现行的款式当中只有搭载89361机芯的计时款有标榜抗磁,设计上也特地将6点钟的小秒针做成了闪电造型,但像这次介绍的三针款就没提到这点。


▲无论抗磁与否,IWC的通用机芯款向来採用实底盖。在IWC的内部型号中,30系是以ETA 2892为基底,35系则是以SW300为基底,而从2017年开始搭载35系的款式大幅增加。

评点三:搭载机芯乃是改制于Sellita通用机芯

IWC从2011年开始导入Sellita的通用机芯,几年下来始终只有搭载在Portofino系列,不过从2017年开始使用Sellita机芯的款式大幅增加,除了新版达文西的三针,包括这款工程师三针、甚至是部分马克18的特殊款都陆续导入了Sellita的机种;事实上IWC从2008~2009年左右就开始评估採用Sellita的可行性了,不过当时他们的品质还没拉上来,所以IWC主动投入资源协助改良,因此现在大规模引进其实是他们长期努力的结果,品质方面也愈来愈让人感到放心。


IWC Ingenieur Automatic IW357001

不锈钢材质/35111自动上链机芯/时、分、秒、日期显示/蓝宝石水晶镜面/防水120米/表径40mm/参考价:NT$ 153,000


★如果你想入手:

IWC的三针基本款多数系列都有,价格上并不会差异太大,就看买表人比较喜欢哪个系列的风格和属性了;以工程师系列而言,来到现代以后,早年那种抗磁利器的色彩已经淡化许多,不像飞行员或Aquatimer系列那种定位鲜明的运动表个性,不过工程师系列的计时款之前曾有和MERCEDES-AMG联名的企划,似乎也可以让整个系列和赛车世界沾点边;至于表款本身就是中规中矩的路线,但如果是以日常佩戴用途为主,这种扎实耐看的款式或许更接近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