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沛纳海Luminor手表你可能不知道的3件事

今日我们对PANERAI沛纳海手表的印象有不少便是来自于Luminor系列,包含它的三明治面盘、表冠护桥装置等等;然而在Luminor系列发展这麼长的一段时间裡,其实也是经历过许多事才逐渐蜕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若对手表稍有认识的人应该不难区隔沛纳海两大招牌系列Radiomir和Luminor,但是以下我们将提到有关Luminor手表的三件事,就不一定每个人都知道了。有关Luminor系列诞生的前因后果,只要弄清楚以下这三件事,你肯定会对它有进一步的认识。


1. Luminor这名词一开始和手表无关

话说沛纳海在1916年开始採用名为Radiomir的夜光物料来制作符合军方水下用途的仪器和计时工具,不过由于Radiomir含有镭这种化学元素,后来被科学界证实它会散发对人体有害的辐射,也因此沛纳海开始慢慢捨弃使用这种优点是既能在水中黏附在工具表面又能在黑暗环境中发光的原料。后来到了1949年,品牌终于发出以氚元素为基础的崭新夜光物料,并命名为Luminor,这种物料除了保有和Radiomir相近的优点,最重要的是它含有的辐射量相当轻微,用来制作手表并不会让人体造成影响。因此Luminor在刚开始时并不是被当成手表系列开发,而是沛纳海先研发出这种夜光物料后,隔年才打造出全新表壳,并直接以手表面盘上蕴含的Luminor夜光物料为名。


2. Luminor之所以採用枕形表壳的原因

手表在20世纪前半主要还是以圆形表壳为主,但为何Luminor和Radiomir都是採用枕形表壳而非圆壳呢?原来这也算是一种巧合,因为早期的沛纳海比较偏向销售手表的珠宝钟表商,本身不具备自行生产手表的能力与设备,即使他们能自行组装手表,但还是难以应付军方所需要的产品数量,因此品牌只好对外寻求协力厂商的帮助,你可能会有点惊讶,因为当时沛纳海找的合作对象竟然是劳力士!劳力士在当年就已经以採用强调防水性能的蚝式表壳闻名了,因此要制作水下时计的沛纳海找劳力士操刀制作手表也算顺理成章,当年的劳力士还不像今日拥有高度垂直制作能力,比较类似四处寻找合适的手表零件再加以组合的生产模式。沛纳海当时在研发Luminor手表时对劳力士提出的主要要求就是表径要大、在水中要看得清楚,因此他们选择的是用怀表机芯来组装手表,而由于那个年代还是装饰艺术风格流行的时期,因此品牌遂选择看起来比较特别的枕形外壳,尤其一开始Radiomir的表耳还是直接用焊接的,是到1940年代才开始出现与表壳一体成型的表耳,这个特点后来也延续到Luminor身上。从此后枕形表壳就成为沛纳海手表在人们心中最经典也最招牌的形象了。


3. Luminor的表冠护桥装置与沛纳海使用的机芯有关

20世纪中期各家对于潜水表的研究愈来愈蓬勃发展,这也衍生出旋入式表冠这种可以大幅提升手表防水性能的设计,但是旋入式表冠随着使用次数的累积会导致螺纹被磨平,磨平后防水性能多少就会受影响,即使如此,你会发现1950年代前后诞生的各款经典潜水表还是很常配置旋入式表冠,理由很简单:当时自动机芯的普及率变高了,人们大幅减少了需要手动上链的机会,这使旋入式搭配潜水表显得绰绰有餘。然而为何Luminor手表在1950年代一登场时就要加装一个表冠护桥呢?凭心而论护桥不算是什麼创意革新的设计,但它就是能很有效地把表冠按进表壳裡。沛纳海不是为了追求造型比别人炫或是要炫耀防水能力之类的理由才加装表冠护桥,其实是因为当时沛纳海旗下手表使用手上链机芯的比例较高,为了延长手表的使用寿命,才决定在表冠上额外增加护桥,原本只是因应自家产品特质而生的附加装置,没想到70年后成了品牌最具代表性的设计。

在Luminor系列问世超过70年后的今日,多知道点有关这系列的来龙去脉也是刚好而已,有许多我们现在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其实在当初不见得都是按照品牌规划好的剧本在走,不过也就是因为在这一路上的历程中有些意外的插曲,久而久之反而成了手表发展的养分,现在回头来看还真的满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