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士开发手表原型通常需要数年时间 但有一款表竟不到1个月就做出了!?

每年我们看到劳力士发表新作,往往会先入为主地认为那是品牌在当年从无到有创作的成品,然而要制作一款表出来可没这麼容易,在劳力士旗下的设计部门共集结了数十位的原型制作制表师,通常在一款表正式上市的数年前,他们就已经初步开发好手表的原型,期间经过不断微调、修改,确认产品达到理想状态后才会推出市面,一般来说那也是几年后的事了。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据说在近年,品牌曾为了一个特殊需求的项目,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了手表原型,接着还在名留历史的重要事件中派上用场,展现出令人惊艳的产品研发水准。


▲劳力士旗下的手表设计部门共有数十位原型制作制表师,他们都有从无到有制作出手表的能力。

手表制作原型的第一阶段便是要将设计从概念化为实体,劳力士在制作原型手表时通常会同时打造出二至三个原型,多做几个原型的目的是可以互相比较以找出更贴近设计概念需求的样式,并能够从中微调至合乎品牌标准的作品。


▲制作原型时对表壳的加工。

有了设计原型之后,劳力士就会用这些原型制成模板,接下来就可以顺利量产出手表,朝上市迈进一步。品牌不会一次只专注研发一件产品,同时间内可能有许多开发计画都在同步进行,据称它们的设计部门团队一年会制作多达500个表壳、300条表带和将近900个面盘,这些都是会在不同阶段过程中经过筛选和测试,以找出符合设计也能实际量产的组合。


▲制表师使用传统机具对表壳进行细部修改。

原型制作制表师在工作过程中,部门拥有一且打造手表所需要的工具,包括电脑数控(CNC)加工、放电加工、精密雷射焊接、铣削、拋光等最新的自动化机器,同时也有传统的人手控制车床,所以由他们制作出的原型手表几乎可以和未来数年后正式上市的产品达到近乎一致的效果,要说这个部门与制作部门最大的差别,或许就在于他们并没有那种可以大规模生产的设备,所以做出的原型表数量都相对有限。


▲设计部门拥有制作手表所需的先进设备,不过他们欠缺大型量产设备,因为在研发阶段不需产出大量的产品。

劳力士的设计部门通常会提前数年开始制作一款手表,他们一般会先从制作某个专利的新部件起头,或者先导入一些新研发的科技和技术,他们能够做出新工具,或者修改某种标准机器,用以制作新零件或新的表面处理效果,所以这些原型制作制表师各个经验丰富不在话下,他们的制表功力也偏向全能型,可以从无到有创作出一款手表。


▲通常设计完成的原型与数年后的量产成品差别相当细微。

以近年劳力士逐步替自家手表换上的32系机芯为例,像是Day-Date搭载的3255机芯,在手表正式上市的十年前,这款擒纵系统的第一批原型就已经制作完成,期间经过不断的修改,直到2015年才终于发表。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劳力士手表从原型到正式市售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甚至光在制作原型阶段就需要耗费很长一段时间,不过回到文章头提到的,品牌旗下有款原型表却不是循着这样模式慢慢魔出来。


▲Deepsea Challenge特制版当年曾随詹姆士柯麦隆潜至海面下一万多公尺,这款手表劳力士当初制作竟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已经搞定,研发实力让人咋舌。

那就是大导演詹姆士柯麦隆(James Cameron)在2012年进行深海挑战任务时所戴去一块进行冒险的 Deepsea Challenge手表,当时詹姆士柯麦隆成功创下搭乘单人潜水器到达挑战者深渊(海平面下10,898米,为目前地球已知最深处)的纪录,而手上的Deepsea Challenge则是证明了手表可以被戴到水下这麼高压的地方还能安然无事的好品质。这款Deepsea Challenge虽然没有市售,但是劳力士当初在制作给柯麦隆时可是超神速完成,据品牌表示,这款手表从零开始到制作成特制款给柯麦隆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就完成,而且手表做完数个礼拜后就被柯麦隆戴去挑战者深渊,虽然这不是劳力士研发手表的标准流程,但却也显露出他们就算在时间压力下,还是能做出品质经得起考验的成品,而后来品牌则是2014年于海使系列中新增Deepsea “D-Blue”这个款式来纪念柯麦隆完成的创举,算算时间也已经过了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