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鬼迷必看!劳力士初代与现代蚝式防水设计比较

劳力士手表以防水性着称,他们家的Oyster Perpetual系列(泛指Cellini以外的其他系列通称)起码都有100米以上的防水性能,我们大概知道要达到这样的防水性靠的是多层且密闭式的表壳结构,不过让人有点惊讶的是,劳力士防水手表的架构早在将近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打好基础。当然现代手表的设计肯定会比百年前更精密,不过今日蚝式防水手表的结构基本上就是直接承袭1920年代而来。


劳力士创作防水手表的关键年份在1926年,当时品牌花费许多时间终于完成他们家的一只具有防水能力的手表,这在当时的表坛来说可是大事,因为传统机械表设计时并没有考量到需要防水这一环,不过随着时计佩戴的形式从怀表放在口袋转变为要戴在手上的手表,这样一来包括表主本身活动后流下的汗水或是平常洗手时,都会导致时计多出许多接触到水分的机会,劳力士察觉到这个不起眼但很重要的问题,因此着手开始提升手表的防水性能。


▲劳力士1926年打造的首款蚝式防水表。

当他们一开始宣称制作出防水手表时,或许还没有很广泛引起当时人们的重视,结果劳力士在1927年藉由英国年轻游泳女将Mercedes Gleitze横渡英伦海峡的壮举,一举打开了蚝式防水表的知名度,因为当时Gleitze泳渡海峡时全程佩戴劳力士手表,结果在她上岸后手表还是可以正常运作,让人见识到手表也能不怕碰水的设计。解析劳力士蚝式手表之所以能防水的原因,关键在于他们的表壳构造有几个特点⋯⋯


▲今日的蚝式手表外观变得更为俐落流线。

密闭表壳:简单来说蚝式手表的构造可以分为三大组成部件,彼此层层紧密连接。

中层表壳:通常是由整块金属切削而成,这部分像是手表的支架,将其他表壳零件牢牢固定在一起,如蓝宝石镜面就先装在垫圈上在镶进中层表壳,外面再以表圈覆盖强化防水效果。

旋入式底盖:透过旋入式设计把底盖固定于中层表壳,达到密封的目的。


▲1926年蚝式防水表外观(左)、2020年蚝式防水表外观(右)。

以上这几个特点都是蚝式手表在一开始问世时就已经具备的,然而在劳力士防水手表发展的漫漫长路中,品牌还是不断调整设计以求优化防水性能,如果把1926年的蚝式防水表和2020年的蚝式防水表放在一起比较,首先差别最大的还是在于手表外形,早期的蚝式防水表有些是做成八角形的表壳加上焊接表耳,看起来比较古典优雅;今日的蚝式手表则都修改成圆润的外型,表耳设计与中层表壳一体成形,间接提升了外观的耐用度。除此之外两者的结构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不过在表冠部分,劳力士在20世纪中期导入新设计后,防水性能比起1926年版本又再更进化了,这个新设计就是目前蚝式手表纷纷具备的「双扣锁及三扣锁表冠」。


▲劳力士在20世纪中期后陆续开发出旋入式双扣锁和三扣锁表冠,有效优化手表的防水性能。

劳力士最初于1953年取得採用双层密封圈结构的旋入式双扣锁表冠,到了1970年再接再厉研发出拥有额外密封区的三扣锁表冠。这两种专利表冠至少都由10枚以上的零件组成,复杂度比起原先的蚝式手表更胜一筹,组成双扣锁或三扣锁的零件包括劳力士制作表壳的金属材质以及使用聚合物制成的垫圈等,原本手表防水性能最主要的潜在破口就是表壳与表冠的开口,但是劳力士投注大量心力制成的专利表冠有力地将这个困扰与风险降至最低。


▲相隔90多年出产的蚝式防水表表壳结构原理大致相当,不过两者的外观造型以及表冠构造经过漫长的发长过程都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

从1926年到2020年,劳力士蚝式防水表一路走来还在不断进化,它们秉承相同的设计架构,但品牌在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在思考怎麼可以让手表的性能变得更安全可靠,从今昔蚝式手表表壳的爆炸图中,可以一窥劳力士防水手表发展将近百年益发稳固的设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