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表技术规格很重要 这5件事一定要问

虽然手表品牌提供的产品图片通常已经能够让人看出个大概,不过有时光看图片还是很难具体感受一只表的完整形貌,尤其现在有愈来愈多人会想要尝试在线上买表,这表示我们在入手前不一定会实际接触、试戴过手表,所以这时候如果手表品牌可以尽可能地提供更详细的资讯,将有助于消费者更明确掌握手表细节,入手前也能对手表有更多的了解,所以除了手表技术规格常见的资料以外,如果想要在线上买表的话,还有哪些资讯是买表人必知的事情呢?


1. 表壳厚度

表壳厚度看起来好像是各家手表技术规格裡应该都会提到的基本资料,但其实手表的新闻稿或电商平台不一定会呈现这部分的资讯。表壳厚度这种事看起来好像无关痛痒,但是对于想要买表的人来说,它仍是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因素;举例来说,如果有人偏好戴表戴得松一些,那麼通常表壳较厚的表意味手表的重量也会比较重,这时如果你又习惯把表带放得比较长,那麼较重的表头就会有点在手上甩来甩去的感觉,因此如果可以事先知道手表的厚度,对于评估一款表是否适合自己习惯的佩戴方式也会有关联。


2. 手表重量

与表壳厚度相近的资料是手表整体的重量,这是一种和手表尺寸重要性相当但更常被忽略的资讯,因为手表除了尺寸要跟自己手腕腕围相符之外,重量也是一只表和佩戴者是否契合的要素,不过有时候即使我们查到了一款表的重量,但对于规格表内的数据还是会有点没概念,因此通常在了解一款表的重量之前,建议採取比较法,也就是我们还是必须要有一款曾经拥有或曾经试戴过的表当作基准点,例如你曾经试戴过劳力士的GMT-Master II 126710BLRO,认为它的重量(约150克)对你来说是最刚好的重量,那麼以后你在选表时就可以以这款表的重量当作评估基准,可以尽量寻找重量和它相当的手表,如果某款手表的重量和你习惯或偏好的手表一下落差太大,那麼你在之后入手时就必须先经过一段适应期。


3. 表耳间距

所谓的表耳间距是指上下表耳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一般来说品牌往往提供的手表尺寸只有表壳直径,不包含表耳间距。不过有时光看表径数据未必能真正知道手表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的手腕尺寸,因为如果单看表壳直径,我们会直觉地认为表径愈大就愈适合腕围较粗的人士。不过由于每款表的表耳造型和长度都不会一样,这代表加上表耳间距数据后,手表的长度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例如有些手表的表径明明比较大,但因为它的表耳间距较短,所以整体的长度反而不如表径比较小的手表,结果反而后者戴在手上的舒适度更理想,这也是为什麼现在我们会需要表径之外表耳间距的资料,因为加上这项数据后,佩戴者更能了解一款表和自己腕围的契合度。


4. 实际拍摄的照片

有时表厂提供的图片看起来比较像是电脑绘制出来的设计图,而并非手表实际拍摄的照片,这有时会让人在收到实表时感到与图片有着巨大落差,如果是先看了图之后再到表店赏表试戴可能还没什麼问题,但如果你只是看了图片感到心动就下订的话,结果拿到表之后发现和图片上看起来不是同一回事,可想而知心裡的感觉一定不好。因此近年在电商业务因疫情关系而有加速成长的时代,在未能亲眼见识到商品实体的情况下,品牌尽可能提供够写实的照片将能让消费者更明确认识他即将买到的产品究竟实际长得是什麼样子,最理想的状态当然就是拿到商品时感觉和在图片上看得差不多,如果图片和实体落差太大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观感。


▲Source:MR PORTER

5. 通用机芯资讯透明化

部分品牌在使用通用机芯时会为它另外取一个名称,因为品牌觉得如果直接秀出通用机芯的型号,会让消费者觉得自家使用的机芯好像比起其他拥有自制机芯的品牌矮一截,但实际上像是ETA或Sellita等这些知名通用机芯厂制造的机芯都是久经市场淬炼的产品,相对来说它们的品质稳定、不太会出现严重的瑕疵或缺陷。因此在知识流通快速广博的现代,过度保护不想点出自己使用通用机芯的事实反而有时会让人有欲盖弥彰的效果——也就是当消费者无法一眼看出某一款机芯其实就是改制通用机芯,而是事后才知道,这样反而会让人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比起一开始就知道那款机芯就是源自某一枚通用机芯,消费者往往会更希望一开始就知情,而不是后来才恍然大悟那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