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在买表时发现手表强调通过「COSC瑞士天文台认证」会让人眼睛一亮,因为这往往表示手表的走时精准度和品质经过客观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检测合格,似乎也可以让人买表买得更安心。
不过关于COSC这个认证机构,虽然说知道的人不少,但是有时我们对这间机构的检测内容却不一定都搞得清楚,也许有的人知道这代表手表的精准度到达一定水准,也有的人了解通过COSC代表手表每日走时误差能控制在-4~+6秒的范围内,表现比普通机械表更优一些,不过这些都只是COSC的一部份而已,因为检测过程还包括除了精准度以外的其他测试,而且它还需符合ISO 3159的标准,包括平均日变化率、平均变化率、最大变化率等等。以下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关于瑞士天文台认证必知的三件事。
1. 强调瑞士制造血统
一般瑞士表会印上“Swiss Made”的字样,这看起来像是一种手表的血统证明,不过对于COSC而言,Swiss Made等于是一只表的身分证,而要想送到瑞士天文台进行认证,首先便是要证明手表的产地主要位于瑞士境内。要取得COSC的入场资格,手表或机芯要能被认定是瑞士制造才行,一般来说要符合瑞士制造的定义至少要有60%以上的零件是在瑞士制造,并且在瑞士进行组装与测试,先满足这些条件才有资格进行后续的检测关卡。
换句话说,手表零件中若比例少于6成在瑞士生产,或是它的组装和测试过程不是在瑞士境内,那麼它们都无法提交给瑞士天文台进行检测,因此并不是所有手表都有资格可以取得瑞士天文台认证,它还是有一些关于手表血统的限制,主要检测对象还是限定瑞士本地所制造的手表。
2. COSC到底检测的是机芯还是表头?
以前大家对COSC的印象就是品牌提交自家手表的机芯给瑞士天文台进行检测,但是实际上瑞士天文台认证并非只有检测机芯的项目而已,每个送检的品牌可以自行决定要检测的机芯或是整枚表头,然而现实情况下,通常品牌送交COSC检测的多数还是只有机芯——理由很简单,因为成本。若今天检测的对象是机芯或表头,两者所需检测的内容不会完全一样,甚至检测表头需要更多人力与时间,且需负担的费用也会更高。试想,当每个品牌提交给瑞士天文台的作品数量一批都是成千上万只,那麼检测机芯和检测表头之间的成本落差也会满可观的。
不过这样一来大家也必需体认到另一件事,那就是单纯机芯检测的结果与整枚表头拿去测试的结果之间也可能存在差异,因为当受检合格的机芯拿回表厂进一步组装到表壳后,机芯与表壳搭配起来整体的走时表现还会不会跟在瑞士天文台纯粹检测机芯时获得的数据一致,若品牌没有自己再做一次完整的检测,那麼机芯的COSC水准能不能直接复制贴上到成表身上,这中间也会出现一些变数。
▲Source:Monochrome Watches
3. 表坛裡并非只有瑞士天文台这个第三方认证机构
除了瑞士天文台以外,像在德国也有格拉苏蒂天文台有帮品牌检测手表,而且它和COSC一样需符合血统要求才能进行后续的检测,以格拉苏蒂天文台认证而言,他们规定手表内部零件需有55%以上是在格拉苏蒂当地制作才符合标准,而这个检测过程除了需符合ISO 3159标准,也还要同时达到DIN 8319标准才能过关,而且格拉苏蒂天文台认证就是要求统一要用表头进行测试。此外日本也有GRAND SEIKO有自己内部的检验标准,以走时精准度而言,GRAND SEIKO标准针对9S86和9S85等机种的要求是日差为-1~+8秒,比起COSC还要再严格一些。因此如果你很在意手表有没有经过第三方检测合格,其实也并不是只有瑞士天文台认证这个选择而已,不同地区或国家,乃至于表厂间都可能採用不同的检测标准,这是在买表前可以先一步了解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