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F新作Horological Machine Nº11 Architect「时居」手表(下称HM11 Architect)由建筑领域获得启发,以「我们不是MB&F时间机器的佩戴者,而是居住者。」的角度出发,打造出又一款别具未来科幻感的复杂手表。
▲MB&F以1960年代建筑风格为灵感,打造出两款钛金属制成的HM11 Architect。
MB&F创办人Maximilian Büsser创作时由1960年代中后期的建筑物风格获得灵感,此时期的建筑注重以人体为建构空间的模型,某些流派自称为「行为设计师」(Habitologist),他们设计的建筑像泡泡、波浪,其拱形轮廓也像延展的肌肉,所以Maximilian Büsser给自己提出一个挑战:能不能做出像是这类建筑风格般的手表,答案就是HM11 Architect。
▲表款共由六个朝外的蓝宝石水晶零件组成,搭配主体的钛金属表壳,特殊造型共需多达19个垫圈才能完整密合。
MB&F以陀飞轮为手表的核心,顶部有双弧形蓝宝石水晶作为像是屋顶般的遮风避雨效果,至于四叶形上层桥板则是要致敬世上最宏伟教堂的天窗造型,手表以陀飞轮为中心向外延伸出四个对称的空间量体。「房间」与房间之间呈90度,你可以选择把房间转成正对着你或面向四叶形桥板其中一条「走廊」,简单来说就是表壳本身属于可旋转式结构,每次顺时针旋转45度,佩戴者会感觉到回馈触感,特别的是,这时会有72分钟的动力挹注发条盒中,结论是完整旋转360度10圈之后,HM11 Architect的发条盒就能达到满錬状态,供应96小时动能。
▲表背可见延伸出四枚纤长表耳,其带有弧度,能够确保手表服贴于手腕上。
HM11 Architect表壳虽然是以立体建筑为蓝图,机芯设计除了陀飞轮又还有各种垂直显示等复杂结构,光凭想像会以为它很大只,但手表直径其实也只有42mm。尤其四枚自底盖延伸的纤细表耳被设计成弧形,佩戴时手表得以舒适贴合手腕,和它前卫的造型呈现意想不到的对比。
▲看似前卫奔放的造型,其实尺寸只有42mm,佩戴在手上不会显得过于巨大。
手表的四个房间各有各的作用,包括「时间房」、「动储显示房」、「温度计房」与「校时上链房」。「时间房」设有时、分指针,针尖都有红色夜光涂层,MB&F以拋光铝合金圆球作为每15分钟的刻度,其他刻度则以深色拋光钛金属圆球代表。「动储显示房」也有红色箭头指针和圆球,沿顺时针方向排列五颗圆球,它们的直径呈递增状态,最大一颗直径达2.4mm,代表手表处于满錬状态,圆球愈小颗则动力也跟着递减。
▲从左上开始顺时针方向依序为「时间房」、「动储显示房」、「温度计房」与「校时上链房」。
「温度计房」採用传统的双金属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材质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同的特性来测量,随着佩戴者的习惯可以自由切换成摄氏或华氏刻度(测试极限值为摄氏-20~60度;华氏0~140度)。最后一间长得特别不一样,,例如它的窗口多了一环「窗台」,而且窗口中央还嵌入一枚MB&F的招牌战斧图案,这表示这个房间并非用来展示,而是用来调校手表之用,此外佩戴者如果不想靠转动表壳制造动能,还是可以透过旋转表冠上链,只是要上满錬所需旋转表冠的圈数绝对超过旋转表壳所需的10圈。
▲HM11 Architect搭载的手上链机芯零件多达364枚,MB&F分别将机芯夹板度成淡蓝色或玫瑰金色。
手表搭载的陀飞轮装置过往也曾出现在Horological Machine 6、7和Legacy Machine FlyingT等作品上,特色在于中置设计以及大型摆轮,而且MB&F为了避免偌大的陀飞轮一经碰撞导致运作不稳的情况,所以特别在机芯和下层表壳之间加上四个高张力悬吊弹簧,它们使用高硬度的镀铬低碳钢管制成,能有效提升机芯整体的避震效果。
HM11 Architect各个房间的金属结构为钛金属,其一路延伸到表背,至于陀飞轮顶上的蓝宝石水晶可见陀飞轮以2.5Hz震频稳定运作,机芯桥板则以PVD技术镀上淡蓝色或5N玫瑰金色,前者搭配白色橡胶表带、后者则搭配卡其绿色橡胶表带,两座「建筑」各自限量发行25只。
HM11 Architect
钛金属材质/手动上链机芯/时、分显示/陀飞轮装置/动力储存显示/温度计功能/蓝宝石水晶镜面/防水20米/表径42mm/两色各限量25只/参考价均为:NT$ 8,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