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ANGE & SÖHNE1815与音乐界的发明

朗格打造的1815手表系列,让人不禁想起同年在德勒斯登出生的萨克森精密制表业始创人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他设计的精确怀表,反映出当代的开创精神。在1815年首度亮相的节拍器便是其中一项发明。这对贝多芬而言绝对是件乐事。而此「音乐家手表」更为他谱写的伟大乐曲添上动人节奏。

▲ 朗格1815手表系列反映出当代的开创精神,同在1815年首度亮相的节拍器便是其中一项发明。

 

约翰.尼波穆克.梅采尔(Johann Nepomuk Mälzel)发明节拍器将近二百年。1815年,亦是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出生之年,梅采尔按知识产权法为其声乐计时和节拍工具申请专利。此装置由弹簧驱动的发条提供动力,使直立鐘摆能一直摆动。摆锤上设有一个可调节及上下滑动的摆重,刻度则有助设定摆动频率。从前,作曲家不得不依靠直觉定订节奏,现在则可随时借助节拍器准确重复快板、慢板或急板。

贝多芬是最先在乐谱中使用节拍器标记的作曲家之一,他亦曾公开支援梅采尔的发明。对他来说,节拍器来得正合时宜。1815年,他刚开始谱写第九交响曲。而此史诗式杰作中的着名乐章《快乐颂》(Ode to Joy)在日后更成为了交响乐的典范。此曲在1824年首演后获得激烈讚赏,在很大程度上,他将荣誉归功于节拍速度(metronomisation)。在写给出版商的一封信中,贝多芬清楚表达出他对此「音乐家手表」的重视。他在信中指其节拍器「运作不佳」,需「由鐘表匠重设规律节奏」。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总是秉持力臻至善的精神,这点与朗格的制表大师可谓同出一辙。他们在成功调校手表前同样绝不言弃,确保指定速率能时刻保持精准。

▲ 指挥架上放着1815 RATTRAPANTE PERPETUAL CALENDAR手表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乐谱,摄于德勒斯登的森帕歌剧院。


位列全球十大最佳管弦乐团的德勒斯登国家管弦乐团(The Staatskapelle Dresden),在首席指挥克裡斯蒂安蒂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的带领下亦有演奏贝多芬的作品。1815 UP/DOWN和1815 RATTRAPANTE PERPETUAL CALENDAR的宣传照片,便是在森帕歌剧院的指挥架上拍摄。此两款全新1815系列手表,与节拍器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乐谱并列而置。时至今天,这些创作仍然体现出当代力求精确的严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