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日本制表业的顶尖代表,GRAND SEIKO致力让钟表爱好者感受高水准工艺内涵和手表品质,他们拥有不少专精且领衔业界的技术,例如Zaratsu超镜面拋光就是一例,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这个名词,然而Zaratsu拋光和一般的拋光技术除了名称不同,到底差别为何呢?
江湖上有些谣传指出"Zaratsu"是来自日本数百年历史的武士刀精加工技术,发展到现代被应用在制表领域,听起来很浪漫也很有和式制造的血缘感,但GRAND SEIKO从来没说过Zaratsu拋光和武士刀有关,其实"Zaratsu"一词来自德文的“Sallaz”——日本发音听起来像是"Zarats",原来SEIKO在1950年代进口的拋光机上刻有制造商名称"GEBR.SALLAZ"或"Sallaz Bros",因此Zarats指的其实是拋光机的制造商名称,由此机器形成的拋光效果则被称为Zaratsu工艺;运用Sallaz Bros拋光机造就的拋光效果与一般机器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使用旋转拋光盘的前端而不是侧面,因此零件的拋光处理效果会更均匀一致。
▲欣赏GRAND SEIKO手表的重点之一,就在于表壳等外部零件的精致修饰作工。
而且还有一点要澄清的是,Zaratsu拋光并不是GS的专利,包括同集团的SEIKO、CREDOR等品牌也都会使用这种工艺,就连同样来自日本的品牌CITIZEN,也会在他们家的高阶手表上,应用名称直接源自德文的Sallaz镜面拋光处理,所以GRAND SEIKO并非表坛唯一採用Zaratsu技术的品牌。远在世界另一端的其他钟表品牌也有运用类似工艺的经验,不过在西方这种技术往往被称为「黑色拋光」,然而相较于西方品牌使用的黑色拋光主要应用在机芯的部分零件,例如螺帽、摆轮桥板等,而且通常一旦机芯应用了黑色拋光,手表的身价就可以往上提升一个档次,对比之下,採用Zaratsu超镜面拋光的GRAND SEIKO手表价格显得相对亲切,而且他们还是把这种技术用在视觉效果更明显的表壳零件上。
▲有无採用超镜面拋光工艺呈现的表壳零件,差别明显可辨。Source:Time+Tide Watches
根据《新苏黎世报》(NZZ)估算,GS手表的年产量介于5万~6万只,这种产能和表王PP差不多,可是GRAND SEIKO却能把Zaratsu超镜面拋光以惊人的工作效率实践到大量、范围又广的手表作品中,光就完成Zaratsu拋光的程度,GS足以堪称为表坛的优等生。
任职于The Shinshu Watch Studio的拋光专家Yuji Kuroki表示:「Zaratsu工艺的困难在于达到完美的平衡,即使零件某个部分已经拋光得很好,但表耳表面左右两侧通常会略有不同。因此仅逐一部分仔细打磨零件是不够的,工艺师们必须增加将零件表面压在圆盘上的压力,并在观察成品效果的同时快速完成工作,我记得当年自己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顺利掌握这种抓对时机的直觉。」听起来除了要有天份,后天的努力也是不可少。
▲GRAND SEIKO的超镜面拋光专家正在聚精会神进行拋光工序。
GRAND SEIKO之所以要用Zaratsu超镜面拋光修饰表壳,并非单纯追求让表壳呈现出镜面拋光的晶亮感,而是希望能在表壳零件上达到平整、无失真的镜面表面效果——那已经是不同的境界了。你可能会有点好奇Zaratsu工艺的流程,根据GS美国公司培训经理Joseph Kirk指出,使用Zaratsu超镜面拋光的表壳零件,制作过程会经过几个重要步骤,首先要将零件固定在拋光机的卡盘上,然后精准地用旋转的锡或砂轮来拋磨零件,制作过程中锡或砂轮需要刷子反覆进行清洁和润湿动作,以免碎屑对零件造成影响,所以光是拋光表壳其中一面就要用上好几小时,GS会自己制造出拋光用的锡或砂轮,他们还会採用独家祕方的磨料,最终形成的超镜面拋光成果特色显而易见:表壳反射时影像不会模糊黯淡,而是一种纯净清晰的影像。
由于应用这种技术的GRAND SEIKO手表表壳零件皆拥有这种拋光效果,可想而知佩戴者或旁人看到表壳的反射作用时会很惊艳,这种对成品的坚持,完整体现日本职人匠心的精髓,也难怪市场上总是有一众GS的铁粉,他们都对于手表外观作工的水准格外有感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