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表排氦设计

潜水表不同于其他类型腕表而有其鲜明的识辨特徵,其中排氦装置便是此类表作中不会令人感到陌生的元素,这项设计虽然平时看起来只是一个噱头或是另类的装饰,但若真正面临饱和潜水(一般而言条件是当潜水环境超过120米、且需停留至少一小时)的作业情境时,排氦装置可是攸关腕表能否完好如初上岸的关键角色。潜水者在从事偏向休閒性质的水肺潜水时,携带的氧气瓶成分会与陆地大气相同(1/5 氧气加上4/5 氮气),但是氮气在人们长时间停留在水深30 公尺以上的环境,会使人产生俗称「氮醉」的麻痺现象,因此当从事更专业化的饱和潜水时,往往需要改成採用特定比例的氦- 氧成分气体,主要由于氦气进入人体溶解量约莫只有氮气的40%,再者氦气的分子体积更小、扩散速率因而比氮气快上2.5 倍,所以氦- 氧气体是更适合深海作业的替代方案。

然而对腕表而言,氦气却也具有更大的潜在威胁性,因为它的分子小,相对也较容易渗入表体内部,当潜水者从深海归返水面时,表壳内部承载了大量的高压氦气,若没有管道可宣洩,腕表则随时有爆裂的可能,这便是潜水表需要设置排氦装置的原因。潜水表的排氦设计与原理虽然基本上大同小异,但是从中还是可归纳出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制变化。

 

 

▲专业导向的排氦设计

具专业潜水能力的腕表通常能在表体上发现特殊用途的排氦装置,在深潜作业时能维繫腕表安全。

 

自动排氦装置

提到排氦设计的滥觴,劳力士在1971 年所推出的Sea-Dweller 绝对是业界一大指标,其在无表冠侧设置了一个专用的气阀,乍看可能会误认它是一枚隐藏式调校按把,但实际上该气阀只有在表壳内部压力大于外在环境时才会产生作用,高压会自动将排氦阀门的顶端盖板向上推动些许,这个瞬间形成的隙缝利用水分子大于氦分子的现象,使得氦气能顺利从表体内逸散、令腕表内外的压力回復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却又不致门户洞开让水气大举进入。

应用类似运作方式的自动排氦阀门装置此后不断出现在各家潜水表作品中,有些如同Sea-Dweller 採用隐蔽式的设计,也有些品牌会将气阀盖板做成如同第二枚表冠般醒目,或是为了避免佩戴者混淆而乾脆在排氦阀门表面鐫刻上"He" 字样。站在佩戴者的角度来说,拥有自动排氦阀门的潜水表无疑是相对便利却也能达成保护表体这个最终目的的理想设计,属于目前市场的主流。

 

 

▲劳力士首推自动排氦装置

劳力士早在1971 年便推出具有自动排氦阀门的潜水表,并沿用至现代表作中(图为新款Deepsea)。

 

▲百年灵自动排氦装置

百年灵的Seawolf潜水表在表壳9 点方向能见到类似劳力士般的隐藏式自动排氦气阀设计。

 

▲宝铂自动排氦装置

宝铂500 噚潜水表除了防水深度的跃进,其于表壳10 点鐘方向也增设了自动排氦装置强调深潜能力。

 

▲豪雅自动排氦装置

豪雅的自动排氦装置为了强化视觉存在感,而将表层盖板设计成短柱状,有如第二表冠般醒目。

 

 

手动排氦装置

有别于劳力士的设计,欧米茄亦于1990 年代藉由Seamaster系列发表需手动操作的排氦阀门装置(当时并非全系列款式均导入此设计,而是防水性达300 米以上的专业潜水款),排氦阀的结构本身与前述自动排氦装置相去不远,但是潜水者需要更频繁密切地意识到啟动排氦装置的重要性,它的作用性才能被彰显。通常在结束饱和潜水作业要上岸减压的过程,潜水者要主动旋开表壳上的排氦阀门,但由于手动操作旋开的缝隙不若自动排氦设计般能精准拿捏适当大小以隔绝水气侵入,所以潜水者在排氦完毕后还需记得将阀门復原锁紧,否则腕表的防水性将因此遭受重大考验。手动排氦装置的外型设计也大致可分为短柱状以及隐藏式两种,若没有事先了解可能会误当成自动排氦设计,使排氦装置形同虚设;此外手动排氦虽被认为较不人性化,但换个角度而言却也大大增进人表互动的机会,因此表坛上也不乏此类作品出现。

 

 

▲欧米茄手动排氦装置

欧米茄在1990 年代于专业潜水款的海马腕表上推出手动排氦装置,延续至今成为系列一大特色。

 

▲EDOX手动排氦装置

EDOX 的Class-1 潜水表在表壳10 点方向设置短柱状手动排氦阀门,需靠佩戴者主动旋开与锁紧。

 

▲ORIS手动排氦装置

表壳9 点方向可见隐藏式手动排氦阀门,佩戴者需按压啟动,操作上与短柱状设计各有千秋。

 

▲帝舵手动排氦装置

帝舵的Pelagos潜水表一样採用隐藏式手动排氦阀门,且阀门所在位置也是常见的表壳9 点方向。

 

 

少见特殊排氦装置

前述的排氦装置无论自动或是手动均有阀门这个共同机制,但是表坛歷来也曾出现过跳脱此两大设计的新奇理念,例如IWC 先前与PORSCHEDESIGN 联名推出的Ocean 2000 潜水表,其在表壳内设有一枚金属垫圈,用意在于防止表壳因为温度变化而影响组件之间的紧密性,且也透过此机制取代阀门功效,在潜水者减压过程顺利将氦气排出。

而SEIKO 的Marinemaster则採用阻隔式的设计概念,不仅由组成结构着手、极力减少组件的接合数量,亦採用品牌专利的特殊材质L 形垫圈,令表壳内部达到近乎密封的程度,使得微小如氦分子也不易进入,所以在减压过程中便大幅降低爆壳的机率。至于对运动机能素来极有心得的SINN 曾在1993 年时提出将液态硅注入表体内的独门绝学,由于腕表内部已经充满液体,因此包括受潮、避震等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就连氦气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无从发难,大大强化表体的稳固程度。

 

 

▲IWC Ocean 2000

IWC先前与PORSCHE DESIGN联名推出的潜水表具有金属垫圈设计,用意在于取代排氦阀门的作用。

 

▲SINN 403 Hydro

SINN曾在1993 年推出表体内部灌注液态硅的独特作品403 Hydro,透过巧妙设计思维解决氦气问题。

 

▲SEIKO Marinemaster

针对氦气入侵的问题,SEIKO採用隔绝式的做法尽量不让氦气渗入,因此也无需藉助阀门机制。

 

▲特殊的结构设计

SEIKO的Marinemaster不仅在结构上力求密合,亦透过品牌专利的L形垫圈达到绝佳气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