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跳功能手表

时间是连续不断、週而復始的流动,从此意义上看,「逆跳」似乎是种违背自然的时间呈现方式,不过这种讲法好像太矫情了。赏玩鐘表,逆跳是一项饶富趣味的显示功能,然而它的机械结构不如一般显示来得稳定,因此技术门槛也较高,反应在成本上,逆跳表的价位可以差上十数倍;除了售价之外,逆跳表在设计上的逻辑也很特别,逆跳扇形的显示区在圆形的表面上该怎麼摆?有二个、叁个乃至于四个逆跳的时候又该怎麼安排?完美的逆跳表应该要在保持阅读性的前提下兼顾面盘的平衡、美感和趣味,这次我们选择的表款,其间的高下便决定在这几项条件中。

 

BVLGARI Gerald Genta Octo Bi-retro 革面不洗心的再出发(左)
老实说,笔者还是不太习惯 GERALD GENTA 的表上面打 了 BVLGARI 的 Logo。这款是 GERALD GENTA 正式併入宝格丽旗下后的新款;话虽如此,其实它除了 Logo 之外几乎跟 GERALD GENTA 时代的款式如出一辙,连陶瓷表圈的复合材质概念都是从 GERALD GENTA 时代就开始了的,毕竟这还只是品牌重整的第一年,看来想要看到真正宝格丽和 GERALD GENTA 混血的表款恐怕还得再等几年。这款的跳时加上分鐘、日期双逆跳功能在 GERALD GENTA 很常见,几个主要系列几乎都出过同样或差不多的款式,搭载的机芯是以通用机芯加装 DR & GG 自制的逆跳模组,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改搭 BVL 168 机芯变成完全自制。二个逆跳的反弹幅度都很大,尤其是逆跳分鐘的部分,不但反弹角度超过 180 度,而且每小时都要逆跳一次,对逆跳机构实在是一大操练;虽然笔者并不清楚它实际的保修情况,不过从它的延伸款式之多看来,机芯的逆跳机构应该是经得起考验的。

MAURICE LACROIX Masterpiece Double Rétrograde 崭新设计与自制机芯的逆袭(右)
这款是艾美 2008 年的表款,不过之前 Masterpiece 系列就有同样功能的款式,此表主要是改变外观设计,并且换装艾美的自制机芯——以其自制基础机芯加装旧款的模组。逆跳一直是艾美的卖点之一,这款双逆跳以面盘格局和复杂度而言并不算很突出,较特别的是十二点鐘位置的逆跳却是第二地时间;姑且不论阅读上的直觉性,GMT 功能用逆跳显示的的确很少见。另一个逆跳是日期显示,二个的逆跳週期都不算很频繁,不过如果使用者需要常常改变第二地时间的话倒是会打乱逆跳的週期,希望艾美的工程师有将这点考虑进去。一般逆跳的动作多是以回復弓来控制的,这款的 ML 151 机芯却是用游丝控制逆跳,虽然成本较高,但理论上会更耐操、逆跳的动作也会更精确。外观设计的部分走的是艾美近期的现代风,其实笔者一直觉得他们家的现代风有点放不开,感觉好像还拖着一条古典的尾巴,没办法完全表达出现代主义在线条、细节上的纯粹感,如果设计师能再大胆一点完成度会更高。

 

 

 

MILUS Tirion 目不暇给的连环逆跳(左)
叁逆跳秒针是 MILUS 的招牌复杂功能之一,倒品字排列的叁根秒针接力以逆跳显示秒鐘,显示上有趣味,相关机构的制作也有一定难度足以展示表厂的技术。同样的功能也曾经出现在 MILUS 的好几个系列中,这款 Tirion 是他们 2008 年的产品,除了叁逆跳秒针之外基本功能为时、分和日期显示。表款的整体设计以鏤空为主题,叁逆跳的部分隐约看得到底下的机械结构(虽然还不足以让人明白整个动作的原理),日期的部分除了日期盘本身是鏤空的,日期盘上层的面盘也鏤空出时标,而六点鐘位置则是以 MILUS 的 Logo 框出当天的日期,不过老实说这个部份以日期显示来说不算很醒目,尤其整圈面盘都是鏤空的,一不小心就会看到别的日期去了,实际使用时恐怕得花点时间习惯。其实笔者认为,时、分针加上叁根秒针还有日期显示让整个面盘已经够忙了,设计师大可以把面盘弄得简单一点,这样使用者阅读起来比较轻鬆,叁逆跳的卖点也比较跳得出来。

CARL F. BUCHERER Patravi Chronograde 多功能的精悍印象(右)
笔者一直很喜欢宝齐莱在面盘编排上的 Sense,他们总是很贪心地想要在面盘裡塞进一大堆功能,却又有办法让所有的功能整整齐齐地和平共处,像是个收纳达人;这并不是在说他们家的表很好读(老实说我不认为这麼多功能的表有好读的可能),重点是他们成功地传达出了多功能的精悍印象,简单地说就是复杂得好看。这款年历计时码表也很有趣。基本上大日期是放在正常的位置,月份视窗一般会和星期并排放在十二点鐘位置,但是这款既没有星期,十二点鐘位置又有大日期了,所以它就把月份塞到一般拿来放日期的五点鐘位置。计时码表的小时盘本来应该放在六点鐘位置,如果还有动力储存显示的话就把它作成扇形的塞在左下角,可是这款却反其道而行,把六点鐘位置的大片空间留给了动力储存显示,然后自找麻烦地发明了一个逆跳计时小时。实际上这个逆跳计时小时几乎不会用到,这样的设计其实违背了很多设计常识,只是偏偏它又设计得这麼好看。

 

 

 

BAUME & MERCIER Classima Executives 8857 商务人士的入门优选(左)
笔者一直认为名士表的市场定位很曖昧,不论是在价位还是产品本身——或者该说是价位设定的模糊导致产品设计方向的不确定。不过 2010 年 Classima Executives 系列的定价却很明显地是延续了 2009 年表界的保守策略。以这款 8857 为例,拥有大叁针、逆跳日期、指针式星期加上动力储存竟然只定价约十万出头,不论对名士这等品牌、或是在低价位品牌中同样功能的款式来说都显得非常实在。不过名士倒也并非一味地打割喉战,同年推出的 William Baume Jumping Hour 玫瑰金款还是有五十万之谱,看来他们把战线拉得很长,至于要怎麼区隔这高低超过五倍的产品线将会继续考验着他们。回头看 8857,这款的功能选得很得体,日期、星期和动力储存显示都是真的用得到的功能,其中只有日期以逆跳显示对机芯的负担不大(反正一个月才一次),却又让表款保有了赏玩的乐趣(也是卖点),面盘的整体设计也很清爽,作为商务人士的入门表非常称职。

LONGINES Master Retrograde 兼顾实用的风云表(右)
这款四逆跳是浪琴 2007 年的表款,比较特别的是它并不是在当年的 Basel 上发表的,而是等到大半年后才在国际记者会上正式亮相。浪琴如此慎重其事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款的机芯号称是 ETA 叁年研发、专为浪琴打造的,而他们的努力也没有白费,表款一推出就引起不少话题,好几本日本专业鐘表杂誌也都将它选作年度表款。平心而论,四逆跳的好评主要是来自它超值的 C/P 值,不过就算光看表款本身它也是近年最优秀的逆跳表之一。表壳上一堆会让人误以为它是计时码表的按把,其实都是用来快调的;二点鐘位置的按把是用来调校十二点鐘的逆跳星期,四点鐘的是用来 调校叁点鐘的逆跳日期,而十点鐘的旋入式按把则是用来调校九点鐘的逆跳第二地时间。功能一多,调校起来是个大工程,光是这一项设计就已经让它好用过大部分同样复杂的表款了,再加上它的面盘保持地很乾净,四根逆跳针在面盘上不打架、不混淆,让它不至流于一味地炫技,而能兼顾实用性。

 

 

 

EDOX Les Vauberts Day Retrograde 设计优先的选择(左)
EDOX 2010 年表款的设计还满令人惊艳的,「復活」之初的前几年表款风格都还很模糊,直到 '09 年的 WRC 系列才终于让人眼睛一亮,设计的诉求明确,整体的完成度也高,有些小细节上的设计语汇运用得也很有趣,笔者个人还满期待他们能不能凭着这样的设计水准在 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这款大日期逆跳星期也有同样的设计品质,整体风格走的是现代主义,用色冷静,线条也很犀利;逆跳星期似乎是表款的主题,不过比起来六点鐘位置的小秒和大日期却更抢眼,小秒的刻度画了内外二圈,其中外圈的上半部开了个口,内圈则让出了下半部给大日期,二个开口的收边都很妥贴。而且它的大日期也很妙,二个视窗几乎要切到面盘边缘,而且离小秒又这麼近,底下应该有一部份的轮系是垂直重叠的,不过既然是用石英机芯,作起来的技术密度应该还不至于太难。表圈非常窄,让面盘的面积撑到最大,连带地表耳也很秀气,整只表看起来就是一派斯文。

SEIKO Ananta Double Retrograde Automatic 洋服和魂的武士(右)
Ananta 系列发表之初笔者一度以为 SEIKO 将会用它来整合十万元的产品——毕竟产品线太复杂一直是 SEIKO 低价位带表款的问题,没想到最后他们还是保留了各方面定位都很接近的 Brightz Phoenix 系列,而实际被整合掉的只有 SEIKO Spring Drive 这一个系列而已。老实说 SEIKO 的市场策略一直有很多令人猜不透的地方,这个例子笔者姑且把它理解成为:Ananta 系列是专攻欧美市场的设计,Brightz Phoenix 系列则是为了怕亚洲市场(尤其是日本国)吃不消那种美式设计而保留下来的。这款双逆跳的 6R24 是以原本用在 Premire 系列的 6R20 机芯为基础,把整圈的日期改成逆跳而来的,表款搭载双逆跳是它的处女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逆跳机构也採用了游丝(Spron 200 平捲式弹簧),号称不但逆跳的定位更准,也更不佔空间,不愧是游丝自制的表厂。外观设计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大」字,大时标、大表耳、大表冠⋯⋯等,在在都很符合系列一开始设定的美式风格。

 





 

完整内容请参考《世界手表杂誌 No.68》
更多精彩报导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