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pard Top Banner 09/04-09/11 09/18-09/25桌機版

朴素的自制之路 NOMOS Cal. ξ

2005 年之后 NOMOS 很努力地开始发展自制机芯,但就像绝大多数企图转型的表厂一样, NOMOS 初期的自制机芯还是脱不了 ETA 的影子,不过等到自动上鍊型号推出后 ETA 的影子就比较淡了, 而且在这之后他们在复杂功能上的表现更是令人眼睛一亮,像是 2011 年推出的这枚世界时区机芯 ξ。

我们在这个单元谈过很多不同类型的表厂, 有像百达翡丽、SEIKO 这种完全独立的表厂,也有像积家、伯爵这种一肩扛起大半个集团的机芯供应链的研发型表厂,还有像万宝龙、浪琴这种利用集团资源发展自家机芯的表厂,不过像 NOMOS 这样的中小型表厂我们还没有好好讨论过;当然我们也曾经介绍过 H. MOSER,只是 一方面我觉得 H. MOSER 愈来愈不像间中小型表厂了,一方面 NOMOS 在机芯研发上走的路子跟 H. MOSER 大不相同。

NOMOS 的官网上(以高级表品牌来说)很罕见 地做了 FAQ,其中有一条很严正地表示他们已经 不再使用 ETA 的机芯了,说他们家的产品绝大部份都是在格拉苏蒂生产的,只有少数像轴承 用的宝石、游丝之类的是由外部提供的。一间 表厂竟然会透过官方作这样的声名还满弔诡的(尤其是特别点名 ETA),不过从这裡也可以看出他们发展自制机芯发展得并不轻鬆。

就像绝大多数的中小型表厂,NOMOS 在 2005 年以前也是依赖 ETA 的通用机芯,不过在这之后他们就很努力地开始发展自制机芯。但也像绝大多数企图转型的表厂一样,NOMOS 初期的自制机芯还是脱不了 ETA 的影子,像是他们的手上鍊型号 α(Alpha)应该还是参考了 ETA 7001 的设计,不过跟有些换了个自动盘就说是自制机芯的比起来 NOMOS 还是诚意十足,不但换装了 3/4 夹板,还追加了停秒功能、格拉苏蒂式的发条防逆转装置和 Triovis 微调,而且机芯的基板、轴承、齿轮都是他们家自制的,后续追加的模组也都是他们自行研发的(像是他们的动力储存显示就很有特色),等到自动上鍊型号推出后 ETA 的影子就更淡了,而且在这之后他们在复杂功能上的表现更是令人眼睛一亮,像是他们为 Wempe 研发的陀飞轮机芯,或是 2011 年推出的这枚世界时区机芯 ξ(Xi)。

NOMOS 没办法像 H. MOSER 那样一开始就往 Highend 的原创机芯发展,我认为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市场定位,NOMOS 对自己的设定毕竟是中价位、能够量产的表款,为了顾好这个定位,他们选择了非常朴素的方式发展自己的机芯,即使做出了陀飞轮自己也不拿来用, 这种态度在瀰漫着好高騖远的气氛的表界其实是很值得令人反省的。

 

 

 

 

▲ Cal. ξ/自动上鍊/时、分、小秒显示/二地时间、世界时区功能/直径 31mm/厚度 5.7mm/26石/震频 21,600vph/独立调校二地时间、双向自动上鍊


自制机芯发展的歷程
NOMOS 机芯的型号是以希腊字母排序的,一路看下来也可以看到他们家发展自制机芯的歷程:最早的是手上鍊型号 α(Alpha), 接下来依序是手上鍊 + 日期的 β(Beta),手上鍊 + 动力储存显 示的 γ(Gamma),手上鍊 + 日期 + 储能显示的 δ(Delta);从 ε
(Epsilon)开始是自动上鍊型号,其中 ζ(Zeta)多了日期,这款 ξ(Xi)则是世界时区。根据希腊字母的顺序,ζ 到 ξ 之间还有许多缺号,据说是正在研发的计时码表等等其他复杂功能。

自行生产的零件
Cal. ξ 是以自动上鍊型号 ε 加装世界时区模组而成的,这套模组是由 LANG & HEYNE 的创办人之一、后来加盟 NOMOS 的青年制表师 Mirko Heyne 所研发的,到实际完成原型机为止花了约 1 年的时间,到了 1 年半的时候他们先行量产了 150 枚进行实测,等到产品化总共花了约 2 年。Mirko Heyne 研发的模组厚约 1.4mm,使 用了 23 枚零件,而这 23 枚零件全都是由 NOMOS 利用新导入的 CNC 车床和新设立的旋盘加工所自行生产的。

世界时区机能
Cal. ξ 的世界时区机能,以目前世界时区常见的类型来看,它没有能同时显示所有时区时间的 24 小时外环,相对地多了一个第二地时间(Home Time)显示碟,算是比较少见类型。第二地时间碟直接叠在世界时区外环上,后续的表款设计还利用这个结构变了一些花样,这点我们后面再谈。透过 2 点鐘位置的按把能同步调校时区外环和时针,8 点鐘位置的隐藏按把则可以独立调校时针,一般调校和第二地时间则是利用表冠操作。

天文台水准的精度
NOMOS 的机芯都经过 6 方位测试,根据海外表评家的测试,实际佩戴时的误差是每日 +2 秒,上测表机跑的话各个方位的日差从 0 秒到 +5 秒不等,平均下来约每日 +2.5 秒,不管哪种数据都是 C.O.S.C. 天文台认证的水准。机芯装饰也是 NOMOS 机芯的卖点之一,除了夹板、自动盘上的日内瓦波纹和蓝钢螺丝,其中 Zürich 系列搭载的版本还比 Tangomat 系列的多了一道处理,那就是基板多了黑色 PVD 的镀膜。

多种版本变化
2011 年 Cal. ξ 出道时一次搭载在 3 种款式,其中 Tangomat 系列的 2 款都是以 9 点鐘的视窗和 3 点的扇形窗分别显示世界时区和 第二地时间,比较有趣的是 Tangomat GMT Plus 这款的世界时区是以跟格林威治的时差显示的(例如中原标准时区就是 +8)。Zürich 的这款将面盘外圈鏤空了一段,露出整个时区外环,其中 3 点鐘外环跟第二地时间碟重叠的结构也可以直接看到。另外当初先行量产的 150 只 Zürich 和 Tangomat 跟最后市贩的版本也有少许差异。
 

▲ 第二地时间碟直接叠在世界时区外环上,后续的表款设计还利用这个结构变了一些花样。


▲ Zürich系列的款式将面盘外圈鏤空了 一段,让整个时区外环和 3 点鐘外环跟第二地时间碟重叠的结构直接外露。


完整内容请参考《世界手表杂誌 No.82》
更多精彩报导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