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宝璣以古典外观深切吸引表迷,精致的机刻雕花面盘、典雅的宝璣指针与数字、隐蔽签名,都足堪代表经典钟表工艺,其内在运用的技术,又是超卓杰出于其他品牌,所传承下来的非但只是古老的前人遗产,深根源于品牌肌理的还包括了技术的开创性。
▲Perpétuelle自动上链机制
此为宝璣编号第28号自动上链问时表,中央如斧头般的零件为铂金材质的摆陀,功能如同现今的自动盘,可为发条上链,并以双发条齿轮来平衡施加在中央齿轮上的压力。
现代的计时精细到以原子的震盪周期为单位,每个人可以利用卫星接收、电波对时,掌握当下最精准无误的时间,但在宝璣大师生活的18世纪,以发条舒张释放动力,进而带动齿轮、指针、槓桿来运转驱动的钟表,就是时刻唯一的判断依据。钟表若未经校准,错过个人邀约事小,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必需计算时间差来判断所在经纬度,若日差过大就会造成迷航或触礁。宝璣所发明的陀飞轮装置、宝璣游丝、降落伞式避震器等影响后世至深的装置,都是为了精准这一目的而诞生,就现代眼光来看它们的装载已经演变成制表工艺的象徵,甚至有时不过是表厂的数据游戏,但在过去却可能是动輒关乎人命的大事。
▲Repeating Watches问表打簧装置
1783年宝璣大师创作第一只打簧问表,最初音簧放置在机芯底部呈直线排列,后来修正为围绕在机芯周围的设计,机芯厚度变得较薄,敲击出的声音更加和谐。
大师的遗产 宝璣的发明中,自动上链是影响后世最深远的装置之一。该机制最早由制表师Abraham-Louis Perrelet在1770年制作,但上链效率并不理想;1775年宝璣正式开始制表事业后,便着手加以改良,约在1780年间完成,就此奠定现代自动上链机制的基础模型。因为该项结构不须手动或是以锁匙上链,只须透过日常佩戴自然摇晃时带动大型摆陀即可产生动能,因此他将此机制取名为Perpétuelle,在法文中意为永恆。现代腕表的自动上链几乎已经是基础必备装置,除了基本的半辐自动盘,并延伸出微型自动盘、环型自动盘等变化,为提升惯性增进上链效率,也在盘缘加装质量较高的K金材质。
▲Pare-Chute降落伞防震装置
为避免摆轮轴心因外力断裂,将轴承座与摆轮夹板分离,并用一个「C」状金属簧片固定轴承再连接至夹板,簧片的金属曲度会吸收冲击进而抵消作用力,降低轴心损坏机率。
另一大宝璣着名的发明陀飞轮,更是各厂进阶复杂表款的叩门砖,将擒纵轮、擒纵叉、摆轮组均固定在一个框架上,让框架以摆轮轴心为中心作360度的自转,乃是为了因应怀表时代常把表放在口袋中,机芯零件长期以同一个方向受地心引力牵引进而影响走时的疑虑,因此透过让摆轮与擒纵不断旋转改变受力方位,均化可能产生的误差。后世同样延伸出许多变形,无论是飞行陀飞轮、双陀飞轮、或是框架轴心倾斜的陀飞轮,都仍是建基于宝璣创发的陀飞轮装置。纵然腕表的佩戴方式相对来讲不如怀表会受重力影响,但陀飞轮已然成为制表工艺最经典的象徵,是品牌有能力制作高阶款式的证明之一。
▲Tourbillon Regulator陀飞轮
将擒纵结构、摆轮等固定在框架内,让框架360度旋转,周期可调整为1、4或6分钟,藉此均化腕表任何方位的误差。1801年获法国内务大臣颁赠专利权,1805年在市面推出。
大师的创举并不只上述二者,其他举世闻名的重要发明还包括末端捲曲上扬的宝璣游丝、三金属温度计、可调整军队操课步伐的军用计步器、能凭触觉知道时间的触觉表、降落伞式避震装置、被称为「宝璣钥匙」的棘轮上链匙等等,是扩充钟表功能也好、精进走时准确性也好,宝璣大师对钟表的投入,让今日的钟表史处处都留有他的名字。
▲Breguet Spring宝璣游丝
自摆轮轴心往外旋绕的游丝受摆动作用影响,会往两端变形造成误差,宝璣将末端往内捲曲并上扬,提高游丝缩放的弹性空间提升等时性。同年宝璣另发明红宝石轴承。
古老成就再现当代 宝璣大师的发明令人赞嘆,过去几年宝璣也积极将大师怀表时代的重要成就微缩至腕表内,除了各大品牌必出的陀飞轮装置之外,改良式的仿降落伞式避震装置、能够均衡发条扭力的芝麻链与宝塔轮系统、提升等时性的游丝末端曲线等等,都再现于目前市场上的款式。有赖现代科技的精进,这些装置的微型化,除了将过去的成就予以改良进化,现代宝璣也陆续展现代新知科技支持下眺望钟表的无尽可能。
▲Montres a Tact触觉表
触摸表壳上的箭形指针,搭配表壳外缘的圆珠,即使身处黑暗环境或是表款放在口袋裡,都可得知现在时刻。此为1800年售予约瑟芬皇后的No. 611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