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运作总不离一个基本目的:走时并显时,在测试表款的精准度方面,不得不提的便是瑞士官方天文台表检测机构(以下简称C.O.S.C.)认证,通过其检测程序的表款儼然是「准确可靠」的同义词,本篇便要为大家介绍C.O.S.C.认证。
自钟表发明以来,如何达到精准的走时一直是人们孜孜矻矻的目标,也因此藉由通过具有公信力的检测单位所提供之检验标准,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表厂欲取信于消费者的最佳途径。在钟表发展早期,这样的工作一般而言会交付于官方的天文台机构(主要因为传统上由天文台负责时间测量的任务),包括伦敦、巴黎及日内瓦等地的天文台都曾经提供表厂检测钟表精准度的服务;直到后来因日内瓦钟表产业蓬勃发展导致产量暴增,令天文台不堪负荷过量受检需求,于是渐渐促成瑞士官方催生全职的钟表测试中心,在经历过不同时期的演进与变革后,终于成为今日为人所熟知的 C.O.S.C.认证机制。
▲通过C.O.S.C.认证的品牌通常会选择将证书留在原地,接着再随表附上另行制作的简易证明文件。
创立于1973年
1973年,由Bern、Geneva、Neuchatel、Solothurn和Vaud等瑞士境内主要生产钟表的省分,加上瑞士制表协会(F.H.S.)共同成立了一个名为"Contrôle Officiel Suisse des Chronometres"的机构,并在Geneva、Biel与Le Locle三地设有实验室负责针对各表厂所自愿送审的钟表作品进行走时精准度的认证评鑑。在此进行简单的观念釐清,一般我们常听到的C.O.S.C.或许会译为「瑞士官方天文台」认证,但其实此官方机构并非天文台,而是一个独立的时计检测机构。
检测机芯可依直径分成两大类
在检测内容方面,C.O.S.C.认证仅针对机芯进行测试,并以机芯直径20mm作为分水岭,分为大于或是小于等于两大类;测验过程中会暂时替受检机芯装上统一规格的面盘用以显时,并由一个以原子钟控制的接收器来记录各测试对象的走时结果;而且虽然每天有数以万计的机芯需进行检测,但C.O.S.C.自有一套行之有年的身分标记措施:即除了各表厂本身体系的机芯序号之外,C.O.S.C.亦会提供一个测试时使用的编号,据此进行双重验证来确保检测过程与结果不致发生混乱错误的情况。另外因测验过程需连续监测秒针的运行,因此C.O.S.C.认证基本上不包括两针式的机芯作品。
两周以上的连续检测时间
C.O.S.C.认证的检测期程共需连续进行15天(不包含需经过识别、分类与上链等手续的最初工作日),同时经过"3、5、7"准则的考验后,才算正式通过认证。"3"表示测试期间会经历8℃(第11天)、38℃(第13天)与23℃(其餘检测期间皆维持此温度)等三种温度转换、"5"则是测试时会将机芯分别置于五种方位,包含表冠朝左(第1、2、14、15天)、朝上(第3、4天)、朝下(第5、6天)以及面盘朝下(第7、8天)和朝上(第9~13天)等。最后的"7"代表受测机芯的显时结果需符合总计共七项的检测标准范围(如下表),此标准于1976年制定完成,主要以ISO 3159所规范的精准度范围作为蓝本。检测过程仅有第10天可以接受任何理由的暂停请求,其餘过程皆必须不间断的完成检测程序,唯有能在此等严格标准下达到稳定走时效果的机芯,才算符合C.O.S.C.所定义的「精准」。
▲C.O.S.C.七项检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