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常见珐琅工艺(二):内填珐琅


手表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保有基本的走时准度外,外在的设计与美观成为人们的进阶要求;除了设计上推陈出新,表厂也开始思考如何将不同领域的艺术技法完美整合于手表作品上,其中珐琅彩绘便是一项历史悠久且广为人知的装饰艺术之一,至于常见于手表上的珐琅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继掐丝珐琅后,我们要再来认识内填珐琅⋯⋯


▲内填珐琅制作过程。

内填珐琅(Champlevé Enamel)也有人将之称为围填法,属于珐琅艺术较早形成的技法之一。大致上可以理解为工艺师先在金属胎体上运用雕刻方式以达成欲呈现的各式图案,然后再向各区块内填入珐琅釉料继而烧制完成。此技法传说在西元前5世纪左右由英国的Gelt人所发明,其后在9~11世纪与掐丝珐琅同时风行于东罗马帝国,至12、13世纪之交,生产重心逐渐转移至法国的Limoges地区。


▲将底图在胎体上制成如同一个「模具」后再渐次填入不同色调的珐琅釉料为内填法的核心概念,在刻凿图案的过程便具有相当难度,连接近成品阶段的拋磨同样不容马虎。

内填珐琅的图案不像掐丝珐琅着重在面盘胎体,更可以进一步将作画空间延伸到表壳上,形成一种内外呼应的连缀性,再者内填法的珐琅釉料可以视整体设计来调整釉层的厚度深浅,营造出画面的景深。掐丝珐琅注重的是细节的完整到位,每条金属丝线都必须配合底图的线条曲折,形成精密细致的风韵;而内填珐琅相对之下不论构图与色块的运用皆较为豪放,拥有恢弘风格。


▲内填法作品的特色之一为可延伸作画空间至表壳;其在各区隔空间中常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色彩,此时需先考虑各色调釉料的熔点,从熔点高的顏料开始填色烘烤,后续再填覆下一种色调。

代表作品例如江诗丹顿在250周年纪年时所推出过的Metiers d'Art套表,其面盘背景所採用的珐琅彩绘技巧便是内填法,透过色调的浓淡渐层衍生出四只表现出四季风景变化阿波罗神驾车图,对于珐琅色彩的拿捏非常精微,同中求异的功力使套表拥有各异其趣的美感。

【制作过程剖析】

内填珐琅的金属胎体本身就是一个草图结构,工艺师需先在这块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方式(例如模铸、刻凿、腐蚀、敲击⋯⋯等)来制造凹陷的上色空间,不过由于是以胎体本身作为轮廓线,因此少了如同掐丝珐琅需以植物胶水凝固定位的过程,且因内填法在不同区块内採用的顏料往往会呈现跳脱性,即以完全不同的色调上色,故在入窑烘烤的制程,工艺师需先衡量釉料的熔点高低,以较高熔点的珐琅顏料优先上色,再依序填入至最后熔点最低的釉料,属于分段式的上色-烧制过程,在过程中如果某一个阶段的釉料产生龟裂或是色泽大变,便需从头来过,因此每个阶段皆需谨慎以对;而在接近成品的内填式珐琅面盘上,因为其大块分布的缘故,还能发现类似水墨画中晕染状的效果,十分特别。


手表常见珐琅工艺(一):掐丝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