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更準、更複雜,更薄是古今所有製錶師共同的目標,如果從組裝的難度來看,超薄錶甚至可以算是一種複雜功能;這些都是常常聽到對超薄錶的褒美,而基本上他們說的也都沒錯,不過超薄錶真正的魔力卻不需要這麼多說明,就是美。
文/Kyo Sun.攝影/Rick Lou.資料提供/各大品牌
JAEGER-LECOULTRE Master Extra Thin Jubilee
在2013年JAEGER-LECOULTRE積家的新款當中,許多評論者不約而同地都說180週年紀念系列中的這款Master兩針超薄錶是積家'13年他們最喜歡的一款,這次「簡單」真的打動所有人了。
每次在錶展後談起某個牌子該年最喜歡哪只,不可否認的,高階複雜功能多半還是比較佔便宜;當然成熟的玩家有時候可以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但無論如何複雜點的錶討論起來總是比較有話題。有趣的是在2013年JAEGER-LECOULTRE積家的眾多新錶當中,不分媒體,有好多評論者不約而同地都說180週年紀念系列中的這款Master兩針超薄錶是積家2013年他們最喜歡的一款,很難得的,這次「簡單」真的打動所有人了。
我們有時候會說超薄本身就是一種複雜功能;當然,兩針三針的基礎機芯結構上的複雜程度自然不能跟真正的複雜功能相提並論,會這麼說是想要點出超薄機芯組裝的難度。話雖如此,所謂「超薄機芯組裝的難度」沒實際看過還是很難傳達,然而積家的這款超薄錶卻提供了一項相當具體的資訊來證實這一點:Master Extra Thie Jubilee的裝殼得在積家的大複雜功能工坊才能進行。
錶款製作的困難點之所以會落在裝殼這個步驟關係到它達成超薄的方式。Master Extra Thie Jubilee搭載的849機芯厚度1.85mm,以手上鍊機芯來說比伯爵現役的型號都還要薄,不過仍然輸給江詩丹頓1003的1.64mm(雖然這枚也是積家幫他們作的),但是錶款本身卻還是拿下了世界最薄的頭銜,這中間的關鍵就在於它達成超薄的方式是想辦法把錶殼做薄。有別於一般錶殼的三件式結構,這款的錶殼只分成兩件,除了底蓋之外,錶圈和中殼(Middle Case)整個是一體成型的,這樣的結構讓從機芯到錶殼之間沒有多餘的閒置空間,實現了錶款本身的薄型化。
180週年紀念系列都採用鉑金殼,這款也是,不過一般的鉑金合金摻的多是銅,這款摻的卻是釕,這樣可以讓合金的成色更白,硬度也更高;關於硬度的部份,也許是因為錶殼跟機芯之間的緩衝空間變小了,為了要確保錶款的強度所以才有此一舉,確保錶殼在遭受衝擊時仍然足以保護機芯。
儘管邏輯上很合理,但在常識上我們總是習慣於「最薄的手錶來自最薄的機芯」,積家這招釜底抽薪可以說是非常聰明的做法,而且也更貼近使用者,畢竟我們戴的是手錶不是機芯,不管機芯有多厚,有辦法把錶給做薄了才是真的。
▲ JAEGER-LECOULTRE Master Extra Thin Jubilee
鉑金材質/849手動上鍊機芯/時、分顯示/鱷魚皮錶帶、一般扣/藍寶石水晶鏡面、螺絲固定式底蓋/防水50米/參考價:NT$ 570,000
▲ 霧面的粒紋鍍銀面盤
積家近期的面盤多半都是霧面的,這款的面盤是粒紋鍍銀的,幾乎完全不會反光;面盤上的時標和刻度都是印上去的,目的應該也是為了減少厚度,樣式則是來自他們家的古董懷錶。
▲ 一體成型的錶圈和中殼
錶殼沒有中殼,錶圈一路從正面包到背面,側面只有短短一段平面,整個錶側像是刀鋒一樣,厚度只有4.05mm,是目前世界最薄的手錶。
▲ 結構性的錶耳
由於錶殼的結構,錶耳跟錶殼之間接合的空隙稍微大了一點;個人不太喜歡錶耳的形狀,從側面看是很漂亮,不過從正面看尾端稍嫌粗了點,跟錶款的纖細形象有點違和感。
VACHERON CONSTANTIN Historique Ultra-fine 1955
1955年問世的1003機芯,直到今天都還是世界最薄的機芯,當年曾經搭載過它的手錶是當時世界最薄的紀錄;2010年的時候江詩丹頓重出了當年這款世界最薄的手錶,而且薄度再往下探底。
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現役的基礎手上鍊機芯主要是1400和4400,其中4400在2009年隨著當年的話題錶款American 1921首次亮相,一時之間頗有要取代1400的架式,不過直到目前1400仍然佔據了一部份的產品線,未來朝兩線並行的方向發展的可能性看來也很大。
1400、4400、或者再加上自動上鍊的2450/60,可以說是江詩丹頓真正自製機芯的開始,1996年他們加盟Richemont Group(當時的凡頓集團),開始發展自行產製的系統,1400等等幾枚機芯都是在這之後陸續推出的,而在這之前江詩丹頓使用的機芯大部份都是來自積家。江詩丹頓和積家從1938到65年之間是簽有具體的合作關係的,而即使到了'65年之後他們家也持續有在使用積家的機芯,兩者之間的關係極為密切;今天我們對品牌之間機芯這樣借來借去的印象好像不太好,不過這在當時是業界的正常生態,即使是頂級品牌也不例外,也無損於品牌的地位。
1003機芯就是1955年由積家提供給江詩丹頓的。1003機芯其實是來自一系列的機芯家族,延伸的型號還有1001和1002,其中1001是小三針,1002是大三針,1003則只有兩針。不過跟1001和1002不同,1003在積家自家的機芯當中並沒有對應的型號,也就是積家本身並沒有使用這枚機芯,在這裡他們純粹只是上游廠商而已。1003的厚度1.64mm,直到今天都還是世界最薄的機芯,當年它曾經搭載在三款手錶上,而錶款4.54mm的厚度也創下了當時的世界紀錄。
2010年的時候江詩丹頓在專門復刻歷代經典款的Historique系列上重出了當年這款世界最薄的手錶,而且尺寸再往下修,錶徑儘管大了3mm,4.10mm的厚度卻讓它成為新一代的世界最薄(雖然這個紀錄後來又被打破了)。Historique系列的復刻款幾乎沒有令人失望過,這次也不例外,他們將機芯的基板和夾板都換成了18K金,整枚機芯金光閃閃地非常眩目;錶殼的部份採用了4N的玫瑰金,整個看起來有一點偏黃,也更符合1950年代流行的風格。2010年正是超薄、復刻兩大主題大行其道的時候,江詩丹頓當時推出這款非常及時,而作工水準自然是等閒品牌難以望其項背的。
▲ VACHERON CONSTANTIN Historique Ultra-fine 1955
18K玫瑰金材質/1003手動上鍊機芯/時、分顯示/鱷魚皮錶帶、一般扣/藍寶石水晶鏡面、螺絲固定式透明底蓋/防水30米/參考價:NT$ 980,000
▲ 碗形的錶殼
錶殼側面的形狀是碗形的,這點從錶耳跟錶殼接合處的線條看得最明顯;錶殼採用了4N的玫瑰金材質,整個看起來有一點偏黃,符合原版當時流行的風格。
▲ 特殊復古的錶耳
錶耳的結構是這款的特色之一,兩個錶耳之間多出一塊平板將他們連在一起,優點是錶帶跟錶殼之間的空隙幾乎被填滿了,當初這樣設計應該還有避免錶帶中段被錶殼磨損的目的。
▲ 真正正裝的錶帶
皮帶的正面看不到縫線,厚度也相當薄,當年真正的Dressing Watch錶帶要做到這樣才顯正式,當然現在是沒有那麼嚴格了,不過這款這一部份也忠實重現。
完整內容請參考《世界手錶雜誌 No.88》
更多精彩報導 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