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z Top Banner 10/02-10/09 桌機版

發揚百年基業
A.LANGE & SÖHNE

將德國紮實嚴謹的工藝精神淋漓詮釋於手錶作品的朗格,自1845年創廠以來始終維持高規格的製錶水準,不僅積累出獨到的風格傳統,也透過有系統的人才培育以及硬體設備升級等計劃持續在錶壇發光發熱。
文/Eddie Yang.資料提供/A. LANGE & SÖHNE


歷久精釀的朗格Style
朗格在遭逢二戰時的關廠低潮前,即憑著優異懷錶作品而蜚聲國際;及至1990年代復歸錶壇,秉承超過一世紀工藝基礎,於手錶上重現德系時計精粹之餘,更匯聚出特有的品牌製錶元素。



1845年發跡於德國Glashütte格拉蘇蒂的朗格,因創辦人Ferdinard A. Lange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優異製錶天賦與技藝,令錶廠所出品的時計憑藉精良素質逐步在錶壇闖出名號,並在家族後代傳承下益發將朗格製錶的名聲推向國際,成為德國製錶代名詞。後來品牌因二戰波及而被迫暫時關廠,直到1990年再次復出,此後至今朗格奠基於傳統,憑藉深厚的製錶造詣不斷挖掘更多功能進展可能或開發機芯新作,再度躋身頂尖製錶名廠行列。

朗格手錶由其周身細節中即能窺見品牌一脈相傳、跨越百年歷史的紮實錶藝精神,凝聚成辨識度極高的品牌經典元素:首先最令人熟悉的特色莫過於採用3/4比例的機芯基板格局,其為1864年時阿道夫.朗格為了強化時計走時準度與整體耐用度所創製,大片的基板覆蓋能促使機芯零件更為緊密聯繫,從基板上一絲不苟的打磨及實用目的導向正好能突顯德式工藝思維。而在機芯的基板和夾板的選材上,朗格向以運用未經處理「德國銀」材質著稱,其為一種混合銅、鋅、鎳3種金屬,並依5:2:2比例所調製而成的合金,非指德國本土出產的銀材質,不過隨著時間堆疊,該合金會呈現出一種近似銀質的光澤而得名。朗格時計的另一傳統特色即是於擒縱系統可見的機芯調速機制——鵝頸式微調,其在快慢針的基礎上再添上一狀似天鵝頸部曲線的彈簧,透過鵝頸式微調掌控游絲長度以達到準時調校的功用,屬於高階版的機芯微調系統。同樣圍繞擒縱系統可見的朗格傳統製錶元素尚有位於微調系統下方用以支撐擒縱裝置的擺輪夾板,其表面能欣賞到由品牌工藝師刻鑿的雕花紋路,多彩多姿的刻紋圖騰霎時賦予擒縱結構衍生的視覺美感。

另外兩大傳統元素位處機芯背面,分別是藍鋼螺絲及鑲附在寶石軸承周圍的黃金套筒,前者將金屬螺絲浸至化學溶液中再以300℃的溫度加溫,使其表面生成具寶藍色澤的氧化層,除了擁有防鏽的基本作用,也增添更迷人的視覺質感;後者為沿用自早期高級懷錶才能得見的設計,即使其具備的實用性在今日已隨製錶科技進步而大幅降低,但是替機芯升級的裝飾卻因而更被放大珍視,於品牌強調工藝至上的機芯風格鎔鑄一絲華麗細緻的氣韻。朗格手錶的最後一項傳統特色則是在於嚴選貴金屬材質來打造錶體部件,此種策略反應出品牌並不一心只想提高產量,而是更專注於精準時計品質與提升其保存價值,讓每一只朗格出品之作皆能跳脫一般辨時輔具的框架,轉而成為佩戴者感受機械鐘錶藝術精深奧妙的腕上逸品。

▲ 3/4夾板設計
早於1864年時,品牌創辦人阿道夫.朗格便創製出能更穩定支持機芯結構運作的3/4機芯夾板設計,目的在於增益走時準度與時計耐用性。

▲ 鵝頸式微調機制
朗格選擇採用鵝頸式微調系統作為機芯的調速機制,其能細微調整游絲長度來達成調校手錶走時準度的目的,屬於高階機芯級別的配置。


淵遠流長的傳統榮光
近期重新開放的Dresden數學物理沙龍見證著朗格崛起的一頁德國鐘錶史,整修過程中品牌積極參與傳達其對自身歷史的珍愛;而過往的優良傳統亦深深影響著今日朗格製錶的紮實工序,將德國工藝精髓透過手錶忠實湧現。



追本溯源 朗格起點
2013年4月,位於德國Dresden茨溫格宮內的The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Salon(數學物理沙龍),經過6年多的翻修工程後重新向外開放,作為德累斯頓州立藝術收藏館長期贊助夥伴的朗格錶廠在過程中投注大量資源以提供協助,回顧朗格的歷史足跡即可發現,其實該沙龍對於品牌創辦人阿道夫.朗格乃至錶廠的創立均有重要影響。

Dresden的數學物理沙龍源自15世紀時由薩克森地區的Albert III公爵下令成立,最初目的僅是用作囤置兵器物件的庫房,至18世紀前期該機構新增設數學與物理儀器等存放項目,緊接著於1746年被官方正式定名為數學物理沙龍,統一管理當地有關各類度量衡(如時間、溫度)的制度規範;1784年沙龍建置天文台設施以提供報時等服務內容,並成為當時薩克森地區的製錶技術中心。19世紀初誕生於Dresden的阿道夫.朗格,因地利之便從小接觸到數學物理沙龍所蘊含的種種時計儀器,啟發他日後立志投身鐘錶產業的興趣動機,數學物理沙龍的存在不經意間替德國錶壇培育了一位舉足輕重的頂尖人才,以及隨著阿道夫.朗格日益純熟的製錶學識所催生的百年名廠。正是基於這段密不可分的淵源,使朗格在2006年時責無旁貸的著手協助數學物理沙龍進行整修工程。

重新整建後的數學物理沙龍展館面積較過往擴張約兩倍之多,搜羅400件以上的豐富館藏,其中名為「由德累斯頓到格拉蘇蒂」的展區因主題聚焦於薩克森地區的時計沿革,故與朗格的歷史息息相關,不僅納入許多出自當地的自動機械、時鐘與懷錶、手錶作品,更能窺見品牌早期製作的古董時計,甚至朗格甫於2010年所修復完成、創製於1902年的大複雜功能經典No. 42500懷錶也位列其中,對於體現朗格淵遠流長的製錶史助益良多;另一方面,數學物理沙龍鐘錶展區的規劃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能作為聯繫早期Dresden製錶業與現今德國製錶精華區的溝通橋樑,將不遜於瑞士製錶的傳統工藝與技術實力完整體現。


奠基傳統的製錶工序
數學物理沙龍的復興展演見證了朗格及德國製錶業一路走來的豐碩點滴,品牌積極投入該機構的整建工程實際上也代表其對自身歷史源頭的珍惜重視,而不論過往的懷錶古董抑或今日的手錶新品,朗格奠基自創辦人所開創的製錶傳統本質仍廣泛表現於當前的製作工序中,錶款從無到有的每個階段,均有各司其職的專業部門負責把關,以嚴謹的自我要求產出每一只朗格時計心血。

最初的產品構思階段,設計師在立體工作站內由先進軟體斟酌每一項手錶相關細節,更需在以實用為優先的前提下,試圖在設計上突顯新意。概念形成後將由測試實驗室人員接手打造出與設計圖相符的手錶原型,並實測於各種情境以獲得原型在強度、抗溫性與運作流暢性等方面的耐受度。確立設計及原型的可行性後,錶廠作業需回歸到基礎起點——零部件製作部門,過程仰賴電腦、CNC銑床與測量儀器的相互配合,由塑型到加工製成原始零件,再經由去刺部門以細緻手工除卻零件周緣的毛邊。初步加工獲取的機芯零件尚不足以突顯朗格的工藝能耐,接下來由整飾部門負責讓零件脫胎換骨,使其不僅具有促進整體結構順利運轉的平整表面,更在工匠以手工進行倒角、拋光與打磨等各項處理後呈現裝飾美感,此外屬於朗格傳統製錶特色之一的雕花技藝也在此工序中同步進行,且因為過程完全依賴雕刻師揮灑手藝,故呈現的風格樣貌也各異其趣。修飾完成的零部件才能據以成為首次組裝的基本元素,朗格出動大批人員鉅細靡遺地分為各單位建置機芯結構子系統,再逐層將之整合終至完成機芯本體;後續還需交由「理算師」進行精準度測試校正其走時表現。待首次組裝與測試後,朗格還有一道品牌著名的二次組裝關卡,把機芯拆解歸零、清洗零件、局部零件的再次修飾加工,緊接著再集合組裝、上油、調校,最後則是完整置入錶殼形成最終的成錶姿態,並持續接受通過4~6周的測試與外觀檢測手續,方能宣告正式出廠,在品牌跨越百年的歷史中,如此繁複的製作程序隨著時間演進而愈趨精細,目的就是為了製造出品質與設計質感皆無懈可擊的出眾錶款。

▲ Dresden數學物理沙龍

▲ 數學物理沙龍館內一隅
走訪Dresden數學物理沙龍,可以見識到館內陳列多達逾400件的德國科學儀器收藏,包含鐘錶、自動機械裝置、望遠鏡和地球儀等多元項目。

▲ 百年傳承嚴謹製錶工序
朗格時計能在時移世易下依舊屹立不搖的關鍵,與其秉承創辦人思維並不斷演進至今的繁複縝密製作工序關係密切,亦由此塑造出品牌堅實的產品印象。


永續發展精湛工藝
朗格原汁原味的德系製錶造詣跨越時空延展至今,如今則透過品牌製錶學院招募新血來承接工藝薪火;同時朗格也積極擴建新廠房,期盼藉由與時俱進的硬體設備為永續創製頂級時計厚實強健資本。



1840年代A. LANGE & SÖHNE創廠初期,阿道夫.朗格就曾一口氣培育了15位製錶新進,經由他紮實而嚴謹的系統訓練,使得學徒們日後也都能獨當一面地扛起朗格製錶的招牌,在品牌逐漸邁向德國鐘錶工藝表率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也由此奠定其傳承技藝的傳統。此外早在1878年朗格便積極協助德國製錶學校的創立,讓德國的製錶人材從此不需再遠赴他國才能修習錶藝,間接確立格拉蘇蒂地區成為該國精密製錶核心的地位;由前述對於接班新血的苦心栽培舉措,不難發現朗格對於製錶事業抱持的長遠眼光,為了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因此加倍重視技藝的保留與薪傳,成為品牌歷史長河中的不變精神。

基於人才養成的品牌文化,1990年代重出江湖的朗格很快於1997年正式成立製錶師培訓學校,每年招募新學員接受為期3年密集而多元化的訓練課程,經過正統製錶觀念與技術學習熏陶後,讓最後順利通過學程的新進製錶師都能齊心為發揚品牌製錶工藝而努力。以2013年最新一期的培訓課程為例,共有17位年輕學子錄取進入朗格製錶學院,總計目前同時接受培訓的成員共有41名,並分為製錶技術或製錶工具製作等兩大領域。有關製錶技術部分,第一年通常為認識鐘錶結構與運作理論,並初步操作鋸切與銼削等金工技術。第2年則是著重研究懷錶(朗格揚名立萬的根源),從設計、功能堆疊到嘗試修復等歷程完整嘗試,亦由此更深刻了解鐘錶各式生產工序。邁入第3年則是按部就班進行手錶製作,期間甚至需參加手錶創作國際比賽,以將在校所學融匯個人創意進行階段驗收,後續朗格則會綜合參考學員培訓過程的表現來決定是否能獲得品牌製錶師資格。

朗格著眼未來,對於製錶造詣的傳承不遺餘力;基於同樣的出發點,品牌也十分重視硬體設備等製錶環境的改善進化,近期於2012年展開新大樓建設工程,主要目的是讓機芯生產部門與製錶工坊等單位能夠整併於同一座大樓,以促進生產流程的接軌效率,同時使錶廠人員擁有更佳的工作環境。朗格重金禮聘德國知名營建集團WOLFF & MÜLLER執行新大樓的規劃與落實,大樓的外觀設計將融入品牌目前既有建築物的脈絡,呈現風格的延續性,至於新樓面積加總則將達到11,300平方米的寬敞空間。建築物共分成前後兩大部分,前面的3層樓建築作為朗格日後機芯零件生產的大本營,而緊鄰在後的5層樓建築便是手錶製作工坊,並且新大樓將會橫跨建築物前門的Altenberger街增設一座天橋用以連結現階段品牌的生產廠房(Lange II大樓),錶廠人員便能更迅速往返不同部門。值得一提的是,朗格新大樓將會是一棟不需依靠化石燃料調節室溫的零碳建築,歸功於朗格錶廠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該地區下方的主要組成岩層為導熱性良好及高密度的千枚岩,非常適合地熱能源的開採,因此新大樓在整建地基時便同步進行地熱鑽井的挖掘工程,以取得驅動建築物內部熱泵的能量來源,這套環保系統不僅能在氣候寒冷時調節溫暖室溫,在炎熱季節時同樣能協助建築物有效降溫,相較利用傳統非再生能源的空調系統可節省至少50%的成本支出,無論就各方面來說皆是利多於弊,甚至也是一種朗格永續經營理念的實踐。目前朗格新大樓已完成底層和基座建置進度,品牌更在甫於'13年9月舉行的奠基儀式上埋下一個內含建築契約、2013年產品目錄等物件的時間囊,作為大樓興建過程中的永恆註記,嶄新的朗格新大樓廠房預計將於2015年竣工,期望未來在此續寫品牌邁向下個百年的精彩製錶史頁。

▲ 2012年新大樓動土儀式
朗格策劃已久的新廠房興建計劃於2012年9月正式展開,現任品牌總裁Wilhelm Schmid及品牌第4代傳人瓦爾特‧朗格當時聯袂參與動土儀式。

▲ 培育製錶新銳的搖籃
朗格秉承品牌自創立以來積極栽培錶藝接班人才的優良傳統,於1997年開辦製錶師培訓學校,每年皆會招募一批新血接受為期3年的習藝課程。

▲ 新大樓完工假想圖
圖中一棟前後由3層與5層樓共構的建築即為朗格新大樓假想圖,除與其他廠房保有一致的外觀風格,更鎔鑄地熱空調系統成為特色獨具的零碳建築。


完整內容請參考《世界手錶雜誌 No.94
更多精彩報導 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