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pard Top Banner 09/04-09/11 09/18-09/25桌機版

JLC Cal. 978 高精度陀飛輪時代

過去我們常說錶戴在手上姿勢一直在變,用陀飛輪裝置來改變擒縱器相對位置的意義不大, 但事實是如果裝置設計不良、零件加工的精度不夠,裝陀飛輪的精度甚至有可能比不裝更差。 然而 2009 年,積家的 Master Tourbillon 在重開的天文台競賽得獎的事實,卻重重地挑戰了這樣的觀念。

2009 年,停辦四十餘年的國際天文台競賽重新舉行。這件理應是錶界大事的新聞在華文專 業鐘錶媒體間並沒有引起太多注目,直到後續 JAEGER-LECOULTRE 積家發稿宣布他們家的 Master Tourbillon 獲得冠軍了才有比較多人跟進報導。 老實說這次比賽的問題還滿多的,中間一度發生逾期補件、對作業瑕疵的質疑、乃至於地方政治角力等等負面消息,導致最後看到結果的時候心裡多少有點疙瘩,不過這些都無損於積家的 Master Tourbillon 在這次比賽中所展現的實力,以及它所揭示的、製錶業新時代的來臨。

在總分1,000 分的評分中,Master Tourbillon 獲得了 909 分,獲得 908 分的第二名是同樣出自積家的 Reverso GyroTourbillon 2;第三名以後的錶款僅公佈得分,不過從相關人士的談話中可以得知第三名也是一款陀飛輪,而且得分的差距不大,也有 906 分,比起第四名的 828 分,這次比賽可以說是陀飛輪的一大勝利。

儘管各家品牌總愛拿陀飛輪在懷錶時代發明之初的原始目的來暗示他們的陀飛輪錶很準(其 實陀飛輪懷錶是真的可以做到很準),但事實是自從 1980 年代末陀飛輪手錶開始流行以來,業界就不時有人對手錶裝陀飛輪的意義——尤其是精度,提出質疑,其中包括了歐克林博士;而這也正是為什麼當天文台競賽最後由陀飛輪拿下冠軍時大家會這麼驚訝,負責主辦的 Claude-Henri Chabloz 甚至脫口說出「沒想到得獎的會是陀飛輪」。

過去我們常說錶戴在手上姿勢一直在變,用陀飛輪裝置來改變擒縱器相對位置的意義不大,但事實是如果裝置設計不良、零件加工的精度不夠,裝陀飛輪的精度甚至有可能比不裝更差。然而 Master Tourbillon 得獎的事實卻重重地挑戰了這樣的觀念。積家從來就是一間不怕公布數據的錶廠,不過在 2009 年獲獎之前,對於 Master Tourbillon 他們比較常強調的是它平價、 實戴的特性,在這之後我們才注意到原來它在精度上的表現也這麼驚人。但其實在稍早的 2008 年、Gyro 2 發表的時候,積家就已經透露了這款錶不但極端複雜,而且作為一只計時器的精度也是極高。不論你要從 2006 年的 Master Tourbillon、或是 2008 年 Gyro 2 開始算起,但無論如何,今天我們已經進入高精度陀飛輪的時代了。

 

 

▲ JLC Cal. 978技術檢測資料 Data:Cal. 978/自動上鍊/時、分、小秒、日期顯示/兩地時間、陀飛輪裝置/直徑 31mm/厚度 7.05mm/33石/震頻 28,800vph/寶璣式游絲、螺絲擺輪、鈦金屬陀飛輪框架、瞬跳式日期。


基礎陀飛輪機芯
2006 年積家推出了 Master Tourbillon,以及它所搭載的 978 機芯, 不過當年他們家的重頭戲是 Reverso 75 週年,所以這枚新機芯的話題似乎被蓋掉了不少,然而 Cal. 978 卻是以實用、(相對)量產、 高泛用性為目標,為當時業界還很少見的「基礎」陀飛輪機芯;其實就像三針或是計時碼錶一樣,基礎機芯的實力在剛推出的時候不容易感覺出來,通常要等到之後陸續發展出延伸型號、搭載錶款開枝散葉之後才能逐漸看出它的影響力。

平實的產品定位
Cal. 978 一推出強調的就是實戴、(相對)平價,它不但一直有不鏽鋼款式,而且直到今天它都還是一線品牌的陀飛輪錶當中入手最輕鬆的其中一家。平價的部份積家應該從打磨上省下了一些成本,儘管仍然維持了一流錶廠應有的水準,但 Cal. 978 以一枚高階複雜功能機芯來說裝飾並不算很華麗,不過該枚機芯更引人注意的重點還是在於優異的走時性能,所以 Cal. 978 在這一部份的表現基本上還是很得體的。

追求實用與穩定的設計
實戴的部份比較不好有什麼佐證,不過基本上機芯選擇自動上鍊、陀飛輪裝置正反都採用橫跨式的錶橋這些都可以算是為求實用、安定的設計;比較特別一點的大概只有鈦金屬材質的陀飛輪框架,它的重量 0.28 克,質輕、堅硬的特性的確是製作陀飛輪框架的優秀素材。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擺輪震頻是 28,800vph,這雖然不是絕無僅有,不過當時業界陀飛輪的擒縱器採用的多半都還是 Nivarox 的模組,震頻多是 21,600vph,這點讓它相對特殊。

全方位的「合宜」
Cal. 978 有一項頗為討喜的附加功能,就是它的中央指針式日期雖然是環繞面盤一週的,不過在經過陀飛輪的時候,「為了不遮住陀飛輪」,指針從 15 到 16 號換日的時候會瞬跳約 90 度,整個跳過陀飛輪,算是個花俏的小功能。總結起來我們似乎很難明確地指出是哪一項設計造就了 Master Tourbillon 的高精度,只能說是機芯整體的規劃、零件的製造、後續的檢測調校每個環節都做得很紮實,但這反而更令人佩服積家深厚而行有餘力的製造力。

高度泛用的產品線
Cal. 978 從 2006 年首度搭載在 Master Tourbillon 以來,名副其實地每年推出新款,有的只是變換錶款,有的則是改裝功能,其中修改幅度最大的是 Extreme Lab 的 988C,機芯零件採用了不少實驗性的材質,棒狀的擺輪尤其蔚為話題。其他比較重要的功能變化是拿掉日期和兩地時間,只留時分針和陀飛輪(還有上頭的小秒針),不過型號還是掛 978;倒是超薄版的有新型號(982),另外 2013 年新出的 978B 則修改了陀飛輪框架的樣式。

 

 

 

 

 

 

▲ Cal. 978 推出以來每年都有新款,有的只是變換錶款,有的則是改裝功能, 其中不乏高度概念性的錶款。


▲ Master Ultra Thin Tourbillon
18K玫瑰金材質/982自動上鍊機芯/時、 分、小秒顯示/陀飛輪裝置/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 50 米/錶徑 40mm


完整內容請參考《世界手錶雜誌 No.92
更多精彩報導 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