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超過180週年的瑞士製錶品牌積家JAEGER-LECOULTRE,所出品的機芯品質一直備受頂尖錶廠青睞。特別是走入二十ㄧ世紀以來,納為全球奢侈品集團歷峰麾下,豐沛的研發能量源源不絕,不過十來年高達75枚機芯與80多項專利,著實令人刮目相看。從2003年發表的Atmos Mystérieuse神祕空氣鐘開始,積家幾乎一年一功能大錶,從立體陀飛輪、雙翼動能機制、投石機音錘、大自鳴功能、筒狀游絲等等,十款超複雜手錶讓積家的Hybris Mechanica超卓系列招牌光芒萬丈。
文/Thomas Lo.資料提供/JAEGER-LECOULTRE
創新複雜功能大師
邁入二十一世紀不過十多年,從三問、萬年曆、陀飛輪、計時碼錶到15日鍊長動能等75枚機芯、80多項專利,積家幾乎年年推出功能大錶,且從來不以複雜功能的加總而自我滿足,而是不斷創新突破自我,從陀飛輪、問錶、計時碼錶到機芯材質不同面向都揭開錶壇新頁。
百年以降的技術積累
十九世紀從削切機具的小工坊起家,雖然積家創辦人Antoine LeCoultre出身冶煉家族,但他耗費心思下足工夫,很快具備製錶專業知識並有能力製作一枚完整機芯,陸續研發出史上第一個能夠測量物體至接近百萬分之一米單位的微米測量儀Millionmetre、發展出錶冠上鍊機制,於1851年以純金精密計時碼錶贏得倫敦世博會金牌,樹立專業製錶形象。半世紀的悉心經營,積家就從家庭手工為主的鐘錶工坊轉型成為專業製錶廠,高達350多款的各式機芯,特別是複雜功能機芯便占總數一半,而兩種複雜功能的機芯達十分之一強,堅強能力不容小覷。二十世紀與法國海軍專屬製錶師Edmond Jaeger不僅在超薄技術結盟,掛上兩大家族姓氏的JAEGER-LECOULTRE積家品牌正式誕生。而後空氣鐘、最纖薄的101機芯、可翻轉錶殼的Reverso系列陸續登場,戰後積家更將重心放在防水、抗磁、鬧鈴、日期、自動上鍊等實用功能,長久以來的技術積累,到了1992年推出比天文台認證更為嚴苛的Master Control系列,含括動能、防水、耐震、溫差等不同面向的六方位測試,須經過41.5天總計1000小時千錘百鍊,樹立起積家精準招牌標竿。
2000年複雜技術火力全開
也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積家一脫戰後只專注實用功能發展,而是進一步在萬年曆、陀飛輪、三問等高階功能大展身手,特別是踏入二十一世紀以後,成為全球精品集團歷峰Richemont中的一員大將,集團的強力奧援讓積家在高階技術的發展火力全開,短短十年推出涵蓋三問、萬年曆、陀飛輪、計時碼錶到15日鍊長動能等75枚機芯與80多項專利,幾乎年年端出功能大錶不說,以繁御簡的技術力開創截然不同的高階手錶新局。像是以空氣為運轉動力、透過溫差為機械上鍊的空氣鐘自1928年推出以來便成為積家招牌時計,然而2003年在傳輸動力進行革新,透過看似透明的水晶柱每五分鐘旋轉一次,柱子的頂端,有一個中間齒輪固定在大齒輪上被後齒緣隱藏,大齒輪最終將動力以不著痕跡的方式傳送至走時輪系。隔年積家則是顛覆了傳統的陀飛輪裝置,推出Gyrotourbillon球體陀飛輪,讓陀飛輪透過傾斜角度的兩個轉軸:最外層的框架每60秒旋轉一圈,第二層是24秒迴轉一圈,可讓整個擒縱裝置幾乎不受重力影響。2006年則適逢旗下Reverso系列發表屆滿75週年,結合系列翻轉錶殼特性,推出具備三個面盤十八項功能的三面手錶,一面是陀飛輪搭配時、分、晝夜顯示,第二面是複雜的天文顯示:恆星時間顯示、黃道十二宮年曆、日出日落與時間等式,最特別的是積家選擇在錶框上放入萬年曆顯示,成為第三面顯示,並分別置於機芯、錶殼與第三面機芯的槓桿裝置連動,讓時間的運行準確無誤,實為錶壇創舉。2007年積家則是著墨於創新材質推出Master Compressor Extreme LAB概念陀飛輪手錶,所搭載的988C機芯無須再使用任何潤滑油潤滑,使用Easium軸承、水晶黑鑽銥鉑合金材質自動盤,解決了機械錶長久以來的保養問題,能抗極溫狀態至攝氏零下40度至零上60度。到了2008年球體陀飛輪Gyrotourbillon 2於Reverso系列亮相,除了球體陀飛輪內框18.75秒速度更快,並引進過去僅用於航海鐘與大型懷錶的筒狀游絲尺寸微縮至手錶,再次開創等時新境界。
Hybris Mechanica 55初登場
到了2009年積家可謂總結前幾年來的技術成就,推出一組包括大自鳴、三面手錶與球體陀飛輪等三只大複雜手錶的Hybris Mechanica 55組合套錶,值得一提的是,先前所推出的超複雜功能手錶其實都分屬不同系列,但取名Hybris Mechanica系列的套錶可謂品牌過往技術成就的完整注解。當中最受注目的便是品牌首款大自鳴手錶,搭載積家182機芯,超過1300枚零件、擁有26種功能,當中的技術亮點是投石機報時結構、創新的輪系零件。而2010年的Master Grande Tradition Grande Complication星象陀飛輪,則是延續投石機音錘、水晶音簧報時機構,但首次運用公轉陀飛輪擘畫出積家的天文時計版圖。2011年同樣在問錶上面下功夫,但卻揚棄了發展已久的水晶音簧專利,而是發展出特殊彎角音簧,原因在於積家顛覆了傳統報時滑桿操作模式,別出心裁運用覆蓋於面盤上的簾幕啟動報時系統,以Répétition Minute à Rideau三問手錶歡慶Reverso系列堂堂邁入80週年。2012年積家重心再度回到陀飛輪的發展上,巧秒運用2007年發展出的雙翼動能機制,將走時與複雜功能動力來源分離,結合筒狀游絲與雙軸陀飛輪框架,並讓陀飛輪具備停秒與歸零功能,讓積家的高複雜手錶精準度更上一階。甫歡度品牌成立180週年的積家,則在2013年推出Gyrotourbillon 3球體陀飛輪三號,推出獨一無二的球狀游絲飛行陀飛輪,搭配瞬跳顯示的單按把計時碼錶,讓兩大複雜功能首度交鋒,而緊接而來的2014日內瓦錶展上,積家的超卓複雜功能大錶應該已經蓄勢待發,期待續寫Hybris Mechanica的功能傳奇。
1992年投產的Master Control系列,經過積家錶廠內部溫度、磁場、防水、耐震等不同面向測試,較天文台認證更為嚴苛,亦是積家開始有系統推出傳統高階功能的最佳舞台。
積家起初未以Hybris Mechanica系列名義推出錶款,從2003年起接續推出的複雜手錶分屬不同系列,但在高階技術上的突破與應用,讓品牌高複雜手錶遂成一格,目前十款。
積家於2009年移入佔地9000平方公尺的全新廠房,超過四十種專業分工與二十種以上製錶技術,目前約有1300名員工為其效力,打造出年年震撼錶界的超複雜手錶。
Point 1. 雙軸球體陀飛輪
2004年首發的球體陀飛輪可謂積家無人能出其右的技術,挑戰了18世紀寶璣大師創製的傳統陀飛輪,雖然陀飛輪可均化因不同重心對擒縱結構運轉造成的偏差,但別忘了那是懷錶年代的發明,傳統陀飛輪以平面旋轉居多仍有其限制。因此積家設計出以兩個呈九十度的軸心框架內外各自旋轉的立體陀飛輪,透過外圈框架每60秒旋轉一圈,內層陀飛輪框架每24秒旋轉一週,讓整個擒縱裝置在三度空間高度旋轉。2008年推出的球體陀飛輪二號則是內框加速至18.75秒為一圈,2012年的Duomètre Sphérotourbillon外部框架每30秒旋轉一圈,而內部的擒縱呈現20度傾斜再以15秒自轉一週,旋轉速度之快更勝球體陀飛輪一號與二號。
雖然球體陀飛輪三號又延續一號轉速,但游絲卻是以二號與雙翼球體陀飛輪筒狀游絲為基礎的球狀游絲。此外,為了減少轉速與方位差的限制,積家在陀飛輪框架製作上格外用心,運用了鈦、鋁、鎂等金屬,特別是球體陀飛輪三號無論內外皆採用超輕質鋁合金打造框架,不過0.43g的重量相當驚人。
Point 2. 球狀游絲
要談球狀游絲,不如先介紹筒狀游絲。事實上機芯中運用筒狀游絲其來有自,要追溯回航海天文鐘的發展,特別是在全球航海探險蓬勃發展的十七、八世紀,航海天文鐘是人類在浩瀚無垠的大海中定位的最佳利器,然而海面上的情況詭譎多變,飽受海浪震動拍打與日夜溫差大的影響,由英國製錶師John Arnold發展出的筒型游絲,卻能以此為水手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順利推估位置,因此筒型游絲的等時性比一般常見的平游絲或是高級鐘錶常見的寶璣式雙層游絲都要優異,但是受限於體積大小與製作技術並不普及,多半在復刻的航海鐘或是古董懷錶中較為常見。而2008年積家推出的球體陀飛輪二號克服了尺寸難度搭載筒狀游絲,算是極為少數運用於手錶之中的例子,前文有提2012年的雙翼球體陀飛輪則是延續使用。而球體陀飛輪三號中運用的球狀游絲是以筒狀游絲為基礎,與集團內另一品牌朗格耗費兩年共同開發完成,上下兩端皆具有菲利浦曲線(Phillips Curve),可讓錶款每天誤差不超過0.5秒,但光是製作一個球狀游絲需要兩日。
Point 3. 雙翼動能機制
由於複雜功能所消耗動能相對較大,因此為了能讓複雜功能與走時能夠同時正常運作,分離走時與複雜功能的雙輪系機制在製錶中並非新鮮事,但2007年積家卻率先運用於計時碼錶之上,推出所謂"Dual-Wing"結構的Duomètre機制。簡單來說,就是設置兩個雙發條盒分離走時與計時結構所需要的動能輸出,減少計時機制造成的動力耗損,而影響走時運作,亦能夠降低在計時切換時造成的走時誤差。積家並逐步延伸至月相日曆手錶,雖然說月相、日曆所耗動能不若計時啟動與複雜功能作動來的龐大,但足見積家建立雙翼機制在品牌複雜功能發展的泛用性與實用性。
因此2012年即延伸至雙翼球體陀飛輪Duomètre Sphérotourbillon,透過一組供一般走時所用、另一組供球體陀飛輪所用的雙發條盒設計,讓球體陀飛輪有其獨立動力來源,不會因為調整時間而停止運轉,並搭配停秒功能,可讓陀飛輪的調校精準至秒鐘,可謂積家在「精準」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Point 4. 免潤滑的機械機芯
此為搭載於Master Compressor Extreme LAB概念陀飛輪手錶的988C機芯,最大的特色便是強調機芯無須以潤滑油保養。以無須潤滑的矽材質製作擒縱輪,且同時運用極度堅硬且十分抗磨損的Easium碳氯化合物,經過表面硬度處理後讓不鏽鋼擺輪擒縱結構軸承,轉化為Easium材質,並將其運用在陀飛輪框架軸承兩端托蓋上,簡而言之,將所需要潤滑的零件軸承都以Easium取代。再來積家揚棄一般常見的紅寶石做為擒縱馬仔,而是以宛若天然鑽石般堅硬的水晶黑鑽加以取代,至於發條盒亦無須潤滑油保護,因為積家使用石墨粉幫助自動上鍊結構中的發條游絲上滿弦時,發條盒的中軸亦可輕鬆滑動不致斷裂,但又不會受到溫度與溼度的影響而質變。並且積家使用了特殊無毒銥鉑合金材質車製自動盤,且機芯內所有的上鍊、時間調校機械機制皆以Nickel-PTFF作表面處理,以免除任何接觸點使用潤滑油保護的需求。因此宣稱積家錶款無須使用任何潤滑油皆可年年順暢運作,在攝氏零下40度的低溫環境也能精準走時。
Point 5. Trébuchet天平音錘
技術固然是積家強項,但積家過去除了鬧鈴、三問甚至回溯至懷錶時代,卻尚未攻佔大自鳴技術堡壘,因此才會耗費五年心血於2009年正式推出品牌首款大自鳴手錶。對積家而言,不出則已,一鳴就要驚人,因此在音質表現、複雜度與報時結構都有所突破。考量到過去大自鳴機械結構從報時齒輪到音錘動力傳遞的耗損甚鉅,因此品牌借鏡古代武器投石機的設計,如圖所示運用兩個鋼材游絲分別固定音錘尾端與本體,並加上一條螺旋游絲,讓報時齒輪敲擊音簧時能提高動能傳遞的效能,發展出所謂的Trébuchet Hammer(投石機結構,天平音錘),讓音錘更具力量兼顧音量與音質,並同時延長報刻音段,可達六段、24個音符。
另一方面,積家在問錶的共振上不採取傳統以錶殼做為媒介的作法,而是延續Master系列三問手錶中發展出的水晶音簧技術,簡單來說採用獨特合金材料製造方形管套外,讓其與音錘接觸面更大,改善敲擊品質,增強音量,讓大自鳴的報時更具魔力。
Point 6. Reverso翻轉錶殼
時序撥回1931年,積家接受愛好馬球運動的英國軍官請託,打造一款在場上能夠承受激烈碰撞的手錶,以拉丁文「我翻轉」之意的蕾葳索Reverso就此誕生,輕鬆將錶殼翻過來轉過去的Reverso,成為積家招牌系列。雖然錶殼翻轉稱不上什麼手錶功能,但Hybris Mechanica系列十只錶款卻有三只出自於此,一來與系列紀念時刻有關,再來翻轉錶殼成為極重要的功能發想開端。像是2006年三面手錶便以其發想讓一款手錶從正面、反面到錶框皆有玄機,陀飛輪的擒縱結構採用橢圓等距變換擒縱,又使用三個槓桿裝置可讓三面功能同時連動。而2008年球體陀飛輪二號為了Reverso製作了少見的方形複雜機芯174,2011年推出的簾幕三問手錶同樣隸屬Reverso旗下,不以常見的滑桿,而是以寬2.34mm的16塊白金板條打造猶如舞台帷幕的三問啟動機制,新奇又有創意。不僅如此,因為考量到三問報時音簧會受到簾幕活動干擾,因此不使用專利水晶音簧,而大費周章發表全新的報時音簧,讓積家以Reverso翻轉出錶款不同面貌,更翻出複雜功能的多樣性。
1928年積家運用空氣細微溫差產生動能,讓座鐘得以運行不斷。到了2003年,積家結合了神祕鐘製作與能夠補上齒輪之間不相等的動力和傳送之間誤差的Remontoir d'qegalite裝置,讓看似透明的水晶柱得以傳送動能,並巧妙隱藏輪齒嚙合,讓時間的流動名副其實漂浮在空氣之中。
暌違四年積家再度推出球體陀飛輪後繼款,此次放在Reverso系列之中,正面顯示走時與陀飛輪,至於背面放置動力儲存。同樣具備兩個陀飛輪框架,外圈每60秒自轉,而內圈則是快至18.75秒轉一圈,更重要的是,克服了尺寸問題,成功置入等時性更佳的筒狀游絲。
天文、陀飛輪與三問這幾個複雜功能元素在系列中皆各有代表,而這款2010年推出的星象陀飛輪兼而備之,除了運用水晶音簧與天平錘的三問報時外,最大的特色在於此為品牌首款公轉陀飛輪,繞著以北半球夜空為舞台的面盤,指示出恆星時間與太陽時間的區別,近來少見的複雜天文手錶。
積家歡慶品牌成立180週年的隆重巨獻便是這款雙框架交錯精確旋轉的球體陀飛輪三號,內外轉速延續球體陀飛輪一號,搭載比二號筒狀游絲更為獨特的球狀游絲。並搭配以兩個大視窗顯示計時手錶的累積分鐘數的瞬跳計時碼錶,單按把的操作與簡單明瞭的計時顯示,展現化繁為簡的突出功力。
完整內容請參考《世界手錶雜誌 No.96》
更多精彩報導 歡迎訂閱
文/Thomas Lo.資料提供/JAEGER-LECOULTRE
創新複雜功能大師
邁入二十一世紀不過十多年,從三問、萬年曆、陀飛輪、計時碼錶到15日鍊長動能等75枚機芯、80多項專利,積家幾乎年年推出功能大錶,且從來不以複雜功能的加總而自我滿足,而是不斷創新突破自我,從陀飛輪、問錶、計時碼錶到機芯材質不同面向都揭開錶壇新頁。
百年以降的技術積累
十九世紀從削切機具的小工坊起家,雖然積家創辦人Antoine LeCoultre出身冶煉家族,但他耗費心思下足工夫,很快具備製錶專業知識並有能力製作一枚完整機芯,陸續研發出史上第一個能夠測量物體至接近百萬分之一米單位的微米測量儀Millionmetre、發展出錶冠上鍊機制,於1851年以純金精密計時碼錶贏得倫敦世博會金牌,樹立專業製錶形象。半世紀的悉心經營,積家就從家庭手工為主的鐘錶工坊轉型成為專業製錶廠,高達350多款的各式機芯,特別是複雜功能機芯便占總數一半,而兩種複雜功能的機芯達十分之一強,堅強能力不容小覷。二十世紀與法國海軍專屬製錶師Edmond Jaeger不僅在超薄技術結盟,掛上兩大家族姓氏的JAEGER-LECOULTRE積家品牌正式誕生。而後空氣鐘、最纖薄的101機芯、可翻轉錶殼的Reverso系列陸續登場,戰後積家更將重心放在防水、抗磁、鬧鈴、日期、自動上鍊等實用功能,長久以來的技術積累,到了1992年推出比天文台認證更為嚴苛的Master Control系列,含括動能、防水、耐震、溫差等不同面向的六方位測試,須經過41.5天總計1000小時千錘百鍊,樹立起積家精準招牌標竿。
2000年複雜技術火力全開
也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積家一脫戰後只專注實用功能發展,而是進一步在萬年曆、陀飛輪、三問等高階功能大展身手,特別是踏入二十一世紀以後,成為全球精品集團歷峰Richemont中的一員大將,集團的強力奧援讓積家在高階技術的發展火力全開,短短十年推出涵蓋三問、萬年曆、陀飛輪、計時碼錶到15日鍊長動能等75枚機芯與80多項專利,幾乎年年端出功能大錶不說,以繁御簡的技術力開創截然不同的高階手錶新局。像是以空氣為運轉動力、透過溫差為機械上鍊的空氣鐘自1928年推出以來便成為積家招牌時計,然而2003年在傳輸動力進行革新,透過看似透明的水晶柱每五分鐘旋轉一次,柱子的頂端,有一個中間齒輪固定在大齒輪上被後齒緣隱藏,大齒輪最終將動力以不著痕跡的方式傳送至走時輪系。隔年積家則是顛覆了傳統的陀飛輪裝置,推出Gyrotourbillon球體陀飛輪,讓陀飛輪透過傾斜角度的兩個轉軸:最外層的框架每60秒旋轉一圈,第二層是24秒迴轉一圈,可讓整個擒縱裝置幾乎不受重力影響。2006年則適逢旗下Reverso系列發表屆滿75週年,結合系列翻轉錶殼特性,推出具備三個面盤十八項功能的三面手錶,一面是陀飛輪搭配時、分、晝夜顯示,第二面是複雜的天文顯示:恆星時間顯示、黃道十二宮年曆、日出日落與時間等式,最特別的是積家選擇在錶框上放入萬年曆顯示,成為第三面顯示,並分別置於機芯、錶殼與第三面機芯的槓桿裝置連動,讓時間的運行準確無誤,實為錶壇創舉。2007年積家則是著墨於創新材質推出Master Compressor Extreme LAB概念陀飛輪手錶,所搭載的988C機芯無須再使用任何潤滑油潤滑,使用Easium軸承、水晶黑鑽銥鉑合金材質自動盤,解決了機械錶長久以來的保養問題,能抗極溫狀態至攝氏零下40度至零上60度。到了2008年球體陀飛輪Gyrotourbillon 2於Reverso系列亮相,除了球體陀飛輪內框18.75秒速度更快,並引進過去僅用於航海鐘與大型懷錶的筒狀游絲尺寸微縮至手錶,再次開創等時新境界。
Hybris Mechanica 55初登場
到了2009年積家可謂總結前幾年來的技術成就,推出一組包括大自鳴、三面手錶與球體陀飛輪等三只大複雜手錶的Hybris Mechanica 55組合套錶,值得一提的是,先前所推出的超複雜功能手錶其實都分屬不同系列,但取名Hybris Mechanica系列的套錶可謂品牌過往技術成就的完整注解。當中最受注目的便是品牌首款大自鳴手錶,搭載積家182機芯,超過1300枚零件、擁有26種功能,當中的技術亮點是投石機報時結構、創新的輪系零件。而2010年的Master Grande Tradition Grande Complication星象陀飛輪,則是延續投石機音錘、水晶音簧報時機構,但首次運用公轉陀飛輪擘畫出積家的天文時計版圖。2011年同樣在問錶上面下功夫,但卻揚棄了發展已久的水晶音簧專利,而是發展出特殊彎角音簧,原因在於積家顛覆了傳統報時滑桿操作模式,別出心裁運用覆蓋於面盤上的簾幕啟動報時系統,以Répétition Minute à Rideau三問手錶歡慶Reverso系列堂堂邁入80週年。2012年積家重心再度回到陀飛輪的發展上,巧秒運用2007年發展出的雙翼動能機制,將走時與複雜功能動力來源分離,結合筒狀游絲與雙軸陀飛輪框架,並讓陀飛輪具備停秒與歸零功能,讓積家的高複雜手錶精準度更上一階。甫歡度品牌成立180週年的積家,則在2013年推出Gyrotourbillon 3球體陀飛輪三號,推出獨一無二的球狀游絲飛行陀飛輪,搭配瞬跳顯示的單按把計時碼錶,讓兩大複雜功能首度交鋒,而緊接而來的2014日內瓦錶展上,積家的超卓複雜功能大錶應該已經蓄勢待發,期待續寫Hybris Mechanica的功能傳奇。
▲ 千錘百鍊的1000小時
1992年投產的Master Control系列,經過積家錶廠內部溫度、磁場、防水、耐震等不同面向測試,較天文台認證更為嚴苛,亦是積家開始有系統推出傳統高階功能的最佳舞台。
▲ Hybris Mechanica系列
積家起初未以Hybris Mechanica系列名義推出錶款,從2003年起接續推出的複雜手錶分屬不同系列,但在高階技術上的突破與應用,讓品牌高複雜手錶遂成一格,目前十款。
▲ 技術總樞紐
積家於2009年移入佔地9000平方公尺的全新廠房,超過四十種專業分工與二十種以上製錶技術,目前約有1300名員工為其效力,打造出年年震撼錶界的超複雜手錶。
Point 1. 雙軸球體陀飛輪
2004年首發的球體陀飛輪可謂積家無人能出其右的技術,挑戰了18世紀寶璣大師創製的傳統陀飛輪,雖然陀飛輪可均化因不同重心對擒縱結構運轉造成的偏差,但別忘了那是懷錶年代的發明,傳統陀飛輪以平面旋轉居多仍有其限制。因此積家設計出以兩個呈九十度的軸心框架內外各自旋轉的立體陀飛輪,透過外圈框架每60秒旋轉一圈,內層陀飛輪框架每24秒旋轉一週,讓整個擒縱裝置在三度空間高度旋轉。2008年推出的球體陀飛輪二號則是內框加速至18.75秒為一圈,2012年的Duomètre Sphérotourbillon外部框架每30秒旋轉一圈,而內部的擒縱呈現20度傾斜再以15秒自轉一週,旋轉速度之快更勝球體陀飛輪一號與二號。
雖然球體陀飛輪三號又延續一號轉速,但游絲卻是以二號與雙翼球體陀飛輪筒狀游絲為基礎的球狀游絲。此外,為了減少轉速與方位差的限制,積家在陀飛輪框架製作上格外用心,運用了鈦、鋁、鎂等金屬,特別是球體陀飛輪三號無論內外皆採用超輕質鋁合金打造框架,不過0.43g的重量相當驚人。
▲ 雙軸球體陀飛輪
Point 2. 球狀游絲
要談球狀游絲,不如先介紹筒狀游絲。事實上機芯中運用筒狀游絲其來有自,要追溯回航海天文鐘的發展,特別是在全球航海探險蓬勃發展的十七、八世紀,航海天文鐘是人類在浩瀚無垠的大海中定位的最佳利器,然而海面上的情況詭譎多變,飽受海浪震動拍打與日夜溫差大的影響,由英國製錶師John Arnold發展出的筒型游絲,卻能以此為水手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順利推估位置,因此筒型游絲的等時性比一般常見的平游絲或是高級鐘錶常見的寶璣式雙層游絲都要優異,但是受限於體積大小與製作技術並不普及,多半在復刻的航海鐘或是古董懷錶中較為常見。而2008年積家推出的球體陀飛輪二號克服了尺寸難度搭載筒狀游絲,算是極為少數運用於手錶之中的例子,前文有提2012年的雙翼球體陀飛輪則是延續使用。而球體陀飛輪三號中運用的球狀游絲是以筒狀游絲為基礎,與集團內另一品牌朗格耗費兩年共同開發完成,上下兩端皆具有菲利浦曲線(Phillips Curve),可讓錶款每天誤差不超過0.5秒,但光是製作一個球狀游絲需要兩日。
▲ 球狀游絲
Point 3. 雙翼動能機制
由於複雜功能所消耗動能相對較大,因此為了能讓複雜功能與走時能夠同時正常運作,分離走時與複雜功能的雙輪系機制在製錶中並非新鮮事,但2007年積家卻率先運用於計時碼錶之上,推出所謂"Dual-Wing"結構的Duomètre機制。簡單來說,就是設置兩個雙發條盒分離走時與計時結構所需要的動能輸出,減少計時機制造成的動力耗損,而影響走時運作,亦能夠降低在計時切換時造成的走時誤差。積家並逐步延伸至月相日曆手錶,雖然說月相、日曆所耗動能不若計時啟動與複雜功能作動來的龐大,但足見積家建立雙翼機制在品牌複雜功能發展的泛用性與實用性。
因此2012年即延伸至雙翼球體陀飛輪Duomètre Sphérotourbillon,透過一組供一般走時所用、另一組供球體陀飛輪所用的雙發條盒設計,讓球體陀飛輪有其獨立動力來源,不會因為調整時間而停止運轉,並搭配停秒功能,可讓陀飛輪的調校精準至秒鐘,可謂積家在「精準」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 雙翼動能機制
Point 4. 免潤滑的機械機芯
此為搭載於Master Compressor Extreme LAB概念陀飛輪手錶的988C機芯,最大的特色便是強調機芯無須以潤滑油保養。以無須潤滑的矽材質製作擒縱輪,且同時運用極度堅硬且十分抗磨損的Easium碳氯化合物,經過表面硬度處理後讓不鏽鋼擺輪擒縱結構軸承,轉化為Easium材質,並將其運用在陀飛輪框架軸承兩端托蓋上,簡而言之,將所需要潤滑的零件軸承都以Easium取代。再來積家揚棄一般常見的紅寶石做為擒縱馬仔,而是以宛若天然鑽石般堅硬的水晶黑鑽加以取代,至於發條盒亦無須潤滑油保護,因為積家使用石墨粉幫助自動上鍊結構中的發條游絲上滿弦時,發條盒的中軸亦可輕鬆滑動不致斷裂,但又不會受到溫度與溼度的影響而質變。並且積家使用了特殊無毒銥鉑合金材質車製自動盤,且機芯內所有的上鍊、時間調校機械機制皆以Nickel-PTFF作表面處理,以免除任何接觸點使用潤滑油保護的需求。因此宣稱積家錶款無須使用任何潤滑油皆可年年順暢運作,在攝氏零下40度的低溫環境也能精準走時。
▲ 免潤滑的機械機芯
Point 5. Trébuchet天平音錘
技術固然是積家強項,但積家過去除了鬧鈴、三問甚至回溯至懷錶時代,卻尚未攻佔大自鳴技術堡壘,因此才會耗費五年心血於2009年正式推出品牌首款大自鳴手錶。對積家而言,不出則已,一鳴就要驚人,因此在音質表現、複雜度與報時結構都有所突破。考量到過去大自鳴機械結構從報時齒輪到音錘動力傳遞的耗損甚鉅,因此品牌借鏡古代武器投石機的設計,如圖所示運用兩個鋼材游絲分別固定音錘尾端與本體,並加上一條螺旋游絲,讓報時齒輪敲擊音簧時能提高動能傳遞的效能,發展出所謂的Trébuchet Hammer(投石機結構,天平音錘),讓音錘更具力量兼顧音量與音質,並同時延長報刻音段,可達六段、24個音符。
另一方面,積家在問錶的共振上不採取傳統以錶殼做為媒介的作法,而是延續Master系列三問手錶中發展出的水晶音簧技術,簡單來說採用獨特合金材料製造方形管套外,讓其與音錘接觸面更大,改善敲擊品質,增強音量,讓大自鳴的報時更具魔力。
▲ Trébuchet天平音錘
Point 6. Reverso翻轉錶殼
時序撥回1931年,積家接受愛好馬球運動的英國軍官請託,打造一款在場上能夠承受激烈碰撞的手錶,以拉丁文「我翻轉」之意的蕾葳索Reverso就此誕生,輕鬆將錶殼翻過來轉過去的Reverso,成為積家招牌系列。雖然錶殼翻轉稱不上什麼手錶功能,但Hybris Mechanica系列十只錶款卻有三只出自於此,一來與系列紀念時刻有關,再來翻轉錶殼成為極重要的功能發想開端。像是2006年三面手錶便以其發想讓一款手錶從正面、反面到錶框皆有玄機,陀飛輪的擒縱結構採用橢圓等距變換擒縱,又使用三個槓桿裝置可讓三面功能同時連動。而2008年球體陀飛輪二號為了Reverso製作了少見的方形複雜機芯174,2011年推出的簾幕三問手錶同樣隸屬Reverso旗下,不以常見的滑桿,而是以寬2.34mm的16塊白金板條打造猶如舞台帷幕的三問啟動機制,新奇又有創意。不僅如此,因為考量到三問報時音簧會受到簾幕活動干擾,因此不使用專利水晶音簧,而大費周章發表全新的報時音簧,讓積家以Reverso翻轉出錶款不同面貌,更翻出複雜功能的多樣性。
▲ Reverso翻轉錶殼
▲ 2003年Atmos Mystérieuse 神祕空氣鐘
1928年積家運用空氣細微溫差產生動能,讓座鐘得以運行不斷。到了2003年,積家結合了神祕鐘製作與能夠補上齒輪之間不相等的動力和傳送之間誤差的Remontoir d'qegalite裝置,讓看似透明的水晶柱得以傳送動能,並巧妙隱藏輪齒嚙合,讓時間的流動名副其實漂浮在空氣之中。
▲ 2008年Reverso Gyrotourbillon 2球體陀飛輪雙面手錶
暌違四年積家再度推出球體陀飛輪後繼款,此次放在Reverso系列之中,正面顯示走時與陀飛輪,至於背面放置動力儲存。同樣具備兩個陀飛輪框架,外圈每60秒自轉,而內圈則是快至18.75秒轉一圈,更重要的是,克服了尺寸問題,成功置入等時性更佳的筒狀游絲。
▲ 2010年Master Grande Tradition Grande Complication星象陀飛輪
天文、陀飛輪與三問這幾個複雜功能元素在系列中皆各有代表,而這款2010年推出的星象陀飛輪兼而備之,除了運用水晶音簧與天平錘的三問報時外,最大的特色在於此為品牌首款公轉陀飛輪,繞著以北半球夜空為舞台的面盤,指示出恆星時間與太陽時間的區別,近來少見的複雜天文手錶。
▲ 2013年Master Grande Tradition Gyrotourbillon 3 Jubilee
積家歡慶品牌成立180週年的隆重巨獻便是這款雙框架交錯精確旋轉的球體陀飛輪三號,內外轉速延續球體陀飛輪一號,搭載比二號筒狀游絲更為獨特的球狀游絲。並搭配以兩個大視窗顯示計時手錶的累積分鐘數的瞬跳計時碼錶,單按把的操作與簡單明瞭的計時顯示,展現化繁為簡的突出功力。
完整內容請參考《世界手錶雜誌 No.96》
更多精彩報導 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