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革命的想像 SWATCH SISTEM51

SWATCH在2013年的Baselworld上發表了這款號稱全自動組裝、只有51枚零件、而且其中只有一顆螺絲的自動機械機芯,堪稱是'13年製錶業界最重要的技術突破。這些特點愈是深入思考就愈覺得恐怖,一方面是猜不透SWATCH怎麼做到的,一方面是好奇他們打算怎麼應用這門技術。

日本專業鐘錶雜誌《Chronos Japan》在2014年的三月號做了一個小小的票選,選的是所謂的"Best of ETA",最後六個資深編輯、錶評家投出來的第一名竟然是SWATCH的Sistem51。這實在是一個很有趣的結果,尤其是出現在Chronos這樣硬派的雜誌上,裡頭其實頗具指標意義。

SWATCH在2013年的Baselworld上發表了這款號稱全自動組裝、只有51枚零件、而且其中只有一顆螺絲、訂價還只賣一百多瑞郎的自動機械機芯,堪稱是'13年全年製錶業界最重要的技術突破,包括筆者個人在內,身邊的同業有不少人都說到時候一定要買一只來玩(或是來拆,反正只要一百瑞郎)。諸如自動化組裝、極少量的零件這些特點,乍聽之下只是覺得很厲害,但愈是深入思考就愈覺得恐怖,一方面是猜不透Swatch Group是怎麼做到的,一方面是會好奇他們打算怎麼應用這門技術。

基本上這枚機芯上頭打的是ETA的Logo,但實際上包括Nivarox在內集團旗下的幾大廠在中 間都出了力,而整個計劃的發起更是始於集團總裁Nick Hayek,從各種角度來看我們都合理地推測這枚機芯的應用不會僅止於SWATCH一家。Sistem51的種種特色所透露出來的優勢是低成本、能夠快速、大量地生產(據說組裝一枚只要20分鐘)。以SWATCH本身來說,機械錶目前只占了品牌旗下產品的一小部分,然而Sistem51的出現是為了大幅拓展他們的機械錶產品嗎?我認為未必,以品牌定位來說也沒有這個需求。然而集團其他品牌有誰需要這樣的機芯?老實說拿給哪家用都有點怪怪的,即令是對天梭、MIDO這些入門品牌來說它都還是太廉價了,這些牌子不論價位再怎麼下修都不應該賣破一萬,然而這枚機芯出廠了以後不能調也不能修,壞了油乾了只有報廢的份,而一萬多元的錶要用過即拋我想絕大部分的消費者應該都不能接受。

如果ETA可以將其中的自動化技術轉用到廠內其他型號的機芯或許還比較有意義,不過要 讓這些設備去適應那些既有的模組未必划算,與其這樣還不如另外發展一個Sistem51的高階版,減少塑膠零件的使用,並且讓它可以做一定程度的保修(至少可以局部汰舊模組),這樣的產品就很有彈性,如果還能維持快速量產、乃至於提供給外部品牌的話,甚至還可以跟中國等地生產的廉價機械機芯一拚。

 

 

▲ Cal. SISTEM51/自動上鍊/時、分、秒、日期/直徑30mm/厚度4.8mm/19石/震頻 21,600vph/自動化組裝、90小時動力儲存、單向自動上鍊。


由五塊模組組成
Sistem51所謂的51枚零件取的是1983年SWATCH推出的第一個錶款使用的零件數這個成數,多少有點湊合的意味,實際上應該有可能精簡到更少。整枚機芯是由五塊模組組合而成的,包括了基板 + 輪系、龍芯的撥針系統、擒縱系統、自動上練結構、自動盤,五個模組都可以單獨分離。基本上這樣的分件已經考慮到功用的區隔了,未來要各自汰舊其實是有可能的,不過他們這麼做主要應該還是考量到組裝方便,有利於自動化的分工流程。

獨立的擒縱模組
擺輪和擒縱器是一個獨立的模組,由幾乎上下對稱的兩枚夾板夾住中間的零件;一般擒縱系統的零件多是上面一枚夾板直接鎖在基板上,這裡多了一枚下夾板主要是為了讓整個模組可以單獨先行組裝,同樣是針對自動化的設計。擒縱輪和擒縱叉是ETA的塑膠計時機芯和Powermatic 80都用過的塑膠擒縱器,擺輪如果翻到背面的話可以看到為了調整配重挖去的凹痕,不過這應該也是出廠前唯一能做的調校,因為也沒有快慢針之類的調校機構了。

特化的結構和實際表現
為了自動化和削減零件,機芯的結構設計有些地方跟一般的機芯不同,像是撥針系統和輪系都有部分採用了跟平常相反方向的結構,使用上比較會感受到的是它的手上鍊是往內轉,而非常見的往外轉。機芯號稱連調校都是自動化,不過看起來它能調的只有前面提到的擺輪配重,然而根據國外玩家實測的結果機芯的精度相當不錯,好的甚至有天文台的水準,不過好壞之間的落差有點大。

螺絲固定的全幅自動盤
機芯所有的零件幾乎都是以焊的、釘的、鉚接的等等方式固定的,要拆解一定要用上破壞性的方式,甚至連錶款的外裝也都是用黏合等等方式密封的,凡此都可以看出它出廠後就沒打算再讓人拆解的意思,遑論洗油和維修。唯一一顆螺絲是用來固定自動盤。自動盤是全幅的透明塑膠,外緣有約半圈裝有塑膠的重錘;全幅有可能是考量到強度,由於螺絲底下使用了滾珠軸承,並且是單向自動上練,因此雖然重錘只是塑膠,轉起來還是很靈活。

關於產量和銷售
SISTEM51最早預定在2013年10月上市,不過首賣卻要等到年底的耶誕季,而且還只在特定地區以Pop-up Shop的形式販售,直到現在都仍然只有部分歐洲和亞洲城市有賣。這個限量不知是行銷手法還是一時的產能不足,如果是後者的話其實有點弔詭,因為自動化追求的就是快速量產,然而連這款全自動生產的機芯都有產能問題,有可能顯示出ETA的這套系統還沒整備完全,但即使如此,像這種劃時代的技術發展多花點時間也是合情合理的。

 

 

 

 

 

 

▲ 錶款實際上的首賣是等到2013年底的耶誕季,而且直到現在都仍然只有部分歐洲和亞洲城市有賣。


▲ SISTEM51
塑膠材質/SISTEM51自動上鍊機芯/時、分、秒、日期顯示/塑膠鏡面、透明底蓋/防水 30米/錶徑41mm


▲ SISTEM51
塑膠材質/SISTEM51自動上鍊機芯/時、分、秒、日期顯示/塑膠鏡面、透明底蓋/防水 30米/錶徑41mm


完整內容請參考《世界手錶雜誌 No.102》
更多精彩報導 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