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EX 王者經典主義

2014年對勞力士來說是全新時代的序幕,Baselworld甫結束不久新任總裁旋即走馬上任,高層人事異動所衍生的後續效應值得觀察;此外在錶款新作中,不論是改頭換面的系列生力軍、矽游絲的翩然現身或是雙色陶瓷圈的技術突破等,均讓'14年的勞力士煥發奕奕神采。

分進合擊開拓市場
2014年勞力士內部行政的異動無疑是錶壇的年度要聞,但品牌更希望的是其於製錶本份上的努力受到肯定,在'14年新作中包括屬於勞力士強項的運動錶,甚至是先前較不突出的女錶與正裝錶,都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突破變化。


震撼業界的人事異動
2014年ROLEX 勞力士雖然不若前一年有 Daytona 系列歡度 50 週年這個核心話題助長新 作聲勢,但品牌在仍以改款為主軸的新品策略下,倒是另外有些製錶新意悄然躍現,讓人窺見其並非一味打保守牌的進取企圖。

而在討論'14年勞力士手錶的最新進展前, 實際上品牌本身的一舉一動也是廣受各界關切,最令人震驚的消息莫過於前陣子傳出的行政異動,包括最主要的新人事命令,由原先任職ZENITH全球總裁的Jean-Frédéric Dufour 出任勞力士CEO,原本各錶廠的人事更替實屬正常現象,但此事發生在近代的勞力士,可就非常耐人尋味了,原因在於品牌長久的發展歷史中,高層的長治久安向來是特色,於20世紀的百年 內前後只更換了三任CEO,然而邁入21世紀後至今的前14 年中,由 2008年Patrick Heiniger無預警卸任總裁開始,勞力士已先後轉由Bruno Meier 與 Gian Riccardo Marin 擔任總裁職務,若 加上最新接棒的Jean-Frédéric Dufour,等於品牌 在短短 6 年中便經歷了5位總裁交接,頻繁的高層異動多少讓人對勞力士的未來發展產生疑 慮。但若換個角度想,新人新政也可能是帶領勞力士更上層樓的嶄新契機,雖然現年45歲的Jean-Frédéric Dufour比起Gian Riccardo Marini年輕不少,但他在錶界的歷練可不見得落於人後, 尤其他在ZENITH任內,將處於財務困境低潮的公司大刀闊斧重新整頓,產品策略也因應時勢調整得更貼近消費者實際所需,同時強化品牌作品的辨識度,使 ZENITH 在他帶領下頗有倒吃甘蔗、回歸正軌的趨向,而也許正是由於擁有ZENITH的成功經驗,讓Jean-Frédéric Dufour一舉獲得勞力士的青睞。不過在風光上任的背後, 其實 Jean-Frédéric Dufour 要接受的挑戰並不下於當初帶領ZENITH振衰起敝的難關,畢竟勞力士 的招牌舉世聞名,要如何讓其在既有穩健的基礎持續向上攀升,同時還要先適應勞力士整體 規模遠超過 ZENITH 的客觀環境以及隨之而來的責任與壓力等等,以上都是新任勞力士總裁尚 須一一克服的艱難任務。

除了高層人事的換血,2014 年勞力士也宣布 將在香港新成立一個海外部門,原本管理勞力士中國市場業務的 Daniel Neidhart 則將升任為此一新部門的主管,主要目的乃是為了更有效配合品牌針對國際市場經營策略的變化與推動、 持續拓展海外業務。前述的行政變動日後將為勞力士帶來什麼樣的化學效應,相信業界與市場無不拭目以待。

藍紅陶瓷開創業界先河
將目光拉回2014年勞力士的手錶新作,此次品牌再接再厲於GMT-Master II系列推出經典的紅藍配色Cerachrom陶瓷圈,如果沒有細究其中的 技術內涵,可能會先入為主的以為勞力士不過就是將2013年的黑藍陶瓷圈稍微做點顏色變換,而且還改成貴金屬等級的白金錶殼削減它的親切感,一切的一切除了經典重現外似乎沒有更誘人的話題性,但勞力士的過人之處便在於其將細節鑽研到極致的奮戰精神,稍稍回顧陶瓷這個於近代融入手錶設計的新穎材質,可以發現各錶廠通常製作同類型產品的特徵就是非黑即白,勞力士初次實踐陶瓷錶圈成品始於2005年,雖談不上是業界先驅,但品牌不假手他人的斥資建置專業生產設備,便自此決定了他們日後終將能打造出獨樹一幟的成品型貌,起先勞力士的Cerachrom陶瓷錶圈也是以黑色為主, 之後陸續衍生出藍色與綠色陶瓷,2013年品牌再打造出棕色以及首見藍黑雙色合一的陶瓷圈,在陶瓷材質的色澤變化上,勞力士絕對堪稱箇中翹楚,但包括2013年在內的勞力士,放眼整個錶壇都未曾見過有錶廠製作出紅色陶瓷手錶, 原因在於錶廠在調配陶瓷原料的階段時,具有成色關鍵作用的礦物顏料因為普遍缺乏足夠穩定的紅色系礦物顏料,使得紅色陶瓷一直以來只出現在人們的想像中,直到此次勞力士找到了獨門的祕密配方,才讓紅色陶瓷順利並首度出現在手錶設計中。

製作出絕無僅有的紅色陶瓷其實只是勞力士大膽挑戰的第一步,接下來他們更直接跳級2013年才研發成功的雙色陶瓷圈技術,為了呈現出GMT-Master系列史上倍受人喜愛的的Pepsi配色,品牌還需研製出能讓紅色陶瓷轉變成藍色的化合物溶液,再通過 1600°C的高溫淬鍊 後才能確保達成目標成效,2014 年版的GMT- Master II在乍看只換了半邊陶瓷錶圈顏色的表象下,背後其實耗費了品牌龐大的研發心力,因此選擇採用高貴的白K金錶殼,或許也隱隱透露出紅藍陶瓷圈得來不易的珍貴特性。

改頭換面的 Cellini
長期以來,勞力士不論在產品設計或是市場銷售等層面,都有一種「重武輕文」的感覺, 也就是同樣是由品牌所出品的運動錶與Dress Watch,結局卻往往天差地遠,勞力士運動錶的名氣和人氣毋需贅言,但是正裝錶在勞力士的產品線中卻往往處於弱勢,比較難以引起市場的共鳴;或許正是為了拉近目前這種失衡的現象,2014年品牌的另一焦點便在於重啟了Cellini系列,先前此系列便是以斯文典雅的設計風格為特色,呼應勞力士最早為了向文藝復興時期知名藝術家Benvenuto Cellini致敬的創作靈感,然而縱使此系列的發展歷史並不算短,造型設計也隨著不同時期而迭有變化調整,但是 整體來說還是難與勞力士的蠔式系列建立起對等的產品印象,因此距離上一次Cellini 系列的登場著實也沉寂了一段時日。2014年勞力士 嶄新推出的Cellini系列雖然名稱以及傾向Dress Watch 的路線設定均同樣沿襲舊規,但在外觀上又再次歷經重大變革,品牌此次多方從古董錶作中擷取優點作為構思基礎,再融入當代審美觀點以及戴錶習慣等,催生出Cellini 系列的最新面貌。新生Cellini系列首波共有三種功能款式,分別是大三針、三針日期以及兩地時間,三款都是相同的39mm圓殼,每種功能款式尚 有白金或永恆玫瑰金材質搭配黑面或白面交織出各4種版本,豐富選項竭力滿足消費者的挑剔心理。Cellini系列的再次重生代表勞力士拓展 不同市場類型的雄心未減,而由新款細膩的造型內涵,如三種款式外殼的圓弧與三角坑紋雙層次、三針日期或兩地時間手錶面盤上的 Rayon Flammé de la Gloire放射紋,抑或兩地時間手錶融於小錶盤內直覺化判讀的日夜顯示窗等等, 都能察覺到品牌設計的用心與誠意,至於新生 Cellini 系列能否成為勞力士正裝錶逆勢反彈的轉捩點,便有待後續市場的接受度考驗。

 

 

▲ Oyster Perpetual GMT-Master II
18K 白金材質/ 3186 自動上鍊機芯/ 時、分、秒、日期顯示/兩地時間顯 示/藍寶石水晶鏡面/防水 100 米/錶 徑 40mm /參考價:電洽

追上矽游絲熱潮
勞力士始於2000年所自行研發出的 Parachrom 游絲不只具有出色的抗溫效果,其與傳統以鐵、 鎳、鈷和鉻等成分製成的一般游絲相較,更大幅提升了抗磁與抗震能力,之後品牌再經過幾年改良研究,終在2005年更能全面掌握此項成品的穩定度後,遂開始將其大量運用於旗下腕 錶中,如今提到勞力士Parachrom藍游絲,儼然就是保障精準走時的重要元素之一;與此同時, 其實錶壇近幾年大興其道的則是矽游絲,例如百達翡麗、寶璣或OMEGA等品牌都陸續替機芯換上矽製游絲零件以強化擒縱系統的抗磁與抗磨損能力,有鑑於矽晶體製作的機芯零件確實 較傳統材質更能促進手錶走時準度的客觀事實, 使得向來對手錶精準度著力甚深的勞力士也決定投入矽製零件的研發領域,而品牌最新的成果也在 2014 年隨著女錶新作Datejust Pearlmaster 34一併曝光,其搭載的2236自動機芯內部裝配有勞力士史上首見的矽游絲——Syloxi,除了維持矽質本身的種種特性外,勞力士在游絲 的結構、固定於擺輪的設計乃至與避震裝置連 結的調速機制等均提出全新的構想,形成與Parachrom藍游絲分庭抗禮的局面,目前勞力士的規畫是將Syloxi 矽游絲應用在女錶身上,雖然技術面的精進過往並非女錶市場的主流議題, 但是現今女性玩錶、賞錶的意識其實也有逐漸抬頭的趨勢,及早進場搶占這塊愈趨專業化的女錶市場,對勞力士而言無疑也是未來拓寬客 源的前瞻舉措,而品牌能將如此具有歷史意義的革新發明率先套用在女錶作品上,極大程度 也突顯出其對女錶市場的重視與信心。

 

 

 

 

▲ Cellini Date
18K 永恆玫瑰金材質/自動上鍊 機芯/時、分、秒、日期顯示 /藍寶石水晶鏡面/防水 50 米 /錶徑 39mm /參考價:電洽


GMT-Master的演進軌跡
近兩年勞力士GMT-Master II出現雙色陶瓷圈技術而再次炒熱其話題性, 實際上回首該系列手錶的發展史,自1955年首度推出以來雖於整體造型的變化不大, 但品牌屢在錶圈材質與色調推陳出新,豐富錶款的賞玩價值。

為機師量身打造的時計
回顧 GMT-Master 系列的誕生緣由,與 20 世 紀五○年代開始進入噴射客機的起飛階段關係 密切,飛機的性能進化直接促成了國際航線的 擴增,並由於人們往返不同國家間的機率大增, 連帶使得手錶的兩地時間功能受到商旅人士或 是飛航專業人員的青睞,而勞力士雖然在當時 已於運動錶領域闖出一番名號,不過在兩地時 間手錶的開發上卻尚待一個契機,直到當時全 球航空業龍頭泛美航空(Pan Am)公司找上勞力 士,希望勞力士能替泛美航空打造一款符合旗 下機師們使用需求的指定手錶,於是在雙方各 派出專門代表集思廣益下,於 1955 年正式催生 出首款 GMT-Master 手錶。當時勞力士選擇以對 比鮮明的紅、藍雙色塗覆於手錶錶圈上,其上 再蓋有一圈 Plexiglas 樹脂玻璃鏡面,如此設計 除了可以配合手錶面盤中央的第 4 根針(第二 地時間指針)判讀晝夜之分,同時紅、藍雙色 塗層也因為樹脂玻璃的透射而更具立體感,成 為此後 GMT-Master 手錶的一大特徵。後來此系 列幾經微調,也開始進入一般市售領域,更在 1980 年代升級為今日的 GMT-Master II 系列,發 展至今成為勞力士旗下最熱賣的明星款式之一。

經典外型歷久不衰
GMT-Master 手錶經歷將近 60 年發展,許多造 型設計上的識別元素其實未隨時間而有明顯變 化,若以 2014 年最新改換紅、藍雙色 Cerachrom 陶瓷圈的 GMT-Master II 改款與 1955 年原版對照, 可以發現無論是錶殼造型、幾何時標、指針樣 式,或是 3 點方向的放大日期顯示等(值得一 提的是 GMT-Master 手錶亦是勞力士首款出現放 大日期顯示的指標作品),新舊版之間的共通性 仍高,不過從中也可發現新版所點滴累積愈趨 適合今日戴錶風格的細節改良,包括錶圈材質 由樹脂玻璃轉化為陶瓷後,其不僅能讓紅、藍 色澤常保如新、不易出現褪色現象,實用性上 陶瓷錶圈的抗刮損、防腐蝕能力也遠勝於樹脂 玻璃;另外初代的 GMT-Master 手錶其實尚未出 現錶冠護肩設計,但後續在發展過程中被品牌 導入並沿用至今亦成為 GMT-Master II 的外型標 準格式,此外其他像是錶圈字型的改變、時標 與指針外型更加厚實以及第二地指針針尖的放 大等作用均是為了提升讀時效果,凡此種種看 似不起眼的設計微調,實質上都是勞力士經年 累月為了更貼近佩戴者需求所細心改進的成果, 也使現代 GMT-Master II 能歷久不衰、持續受到消費者喜愛。

歷年重要錶圈流變
GMT-Master 手錶由於整體造型的設計變動幅 度不大,因此勞力士最常傾注新創意的部分便 主要集中在錶圈,GMT-Master 手錶歷來不論在 錶圈材質或其色調變更等皆持續進行改款工程, 也因此使錶款的錶圈設計成為市場高度討論的 話題焦點。當然系列錶作在接近60年的歲月中所變化出的錶圈樣式一時難以詳實列舉,不過從中仍可歸納出幾只特定款式對於GMT-Master系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包括1955年原版的紅、藍雙色塗層搭配樹脂玻璃鏡面,而後勞力士在1959年嶄新開發出陽極氧化鋁圈,從此也取代樹脂玻璃成為GMT-Master系列錶圈的主要材質。而除了大受歡迎的紅、藍配色外,勞力士也積極嘗試更多色澤的搭配變化,例如 1970 年代品牌推出不鏽鋼搭配黃金錶殼設計的款式便具有棕色與金色組成的陽極氧化鋁錶圈,後續至1982左右,GMT-Master隨著搭載性能強化的新機芯、錶圈可雙向旋轉晉升為三地時間功能等變革後開始更名為GMT-Master II,當時勞力士也曾推出酒紅搭黑色的陽極氧化鋁錶圈改款。 邁入近代,2005年勞力士研發Cerachrom陶瓷 錶圈有成,首先推出的相應款式不是別人,正是GMT-Master II,當時首度出現的配色為全黑版本;至於2013年勞力士進一步將Cerachrom 陶瓷圈升級為雙色版時,擔任開路先鋒的還是具備黑、藍雙色調的GMT-Master II,也是由於前述幾項重要的錶圈變化過程,才共同建構出現今該系列精彩紛呈的作品陣容。

老朋友的新面孔 新傑作概覽
談到勞力士,Daytona、 Submariner 給人的印象實在太深, 即便是 Day-date 或 Dayjust, 還是難脫運動錶的既定形象, 或許錶王的產品線始終欠缺了 出色的 Dress Watch 這一支,因此 新的 Cellini 才被催生出來。

勞力士錶款的變動向來不大,不過 '14 年的新 款行列中倒是有一個看起來很不勞力士的新面 孔。受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備受尊崇的藝術家、 金匠及教廷雕塑家 Benvenuto Cellini 所啟發而命 名的 Cellini 系列,一方面重回古典根源,另一 方面以現代手法重新演繹當中精髓,呈現勞力 士別番優雅氣息。

其實 Cellini 並不是一個全新的系列,2005 年勞力士曾重新推出二○年代的長方錶名作 Prince,便是掛在 Cellini 系列旗下,在更早期之 前也有出過椅墊形錶殼的 Cellini Danaos,由此可 見 Cellini 在勞力士產品線定位中,代表的是偏向 Dress Watch 的典雅風格。2014 年 Cellini 捲土 重來,採用直徑 39mm 的經典圓形錶殼,造型 細緻的錶耳以亮面拋光修飾,雙層錶圈由近面 盤側的圓拱型亮面內圈和三角坑紋外圈組成, 讓手錶更別具特色。旋入式錶背呈圓拱形,在 外側並同樣以勞力士經典的三角坑紋裝飾,新 穎中處處流露著令人感到熟悉的品牌特色。

2014 的 Cellini 一口氣推出大三針、三針日期 和兩地時間款,且均為 18K 白金或玫瑰金的貴 金屬材質,這只 Cellini Dual Time 即為現行最複 雜款式。鍍銀面盤裝飾經典 "Rayon Flammé de la Gloire" 放射紋,讓素淨的配色頓時變得華麗許多,纖細的柱狀時標精巧鑲嵌,並搭配典雅劍 針;6 點鐘的第二地時間盤內外各環上一道金 邊,12 小時制的顯示以一對時分針指示時間, 判讀方式就如一般讀時,9 點鐘位置還以視窗 顯示太陽或月亮圖樣來代表第二地的晝夜,而 且時針還能夠以小時為單位獨立調校,無論使 用或視讀都相當方便。

新舊交錯之間,永恆不變的是勞力士依然準 確耐用的自動上鍊機芯,Cellini Dual Time 擁有 C.O.S.C. 天文台認證,日誤差在 +6∼-4 秒以內, 防水也有略高於日常使用的 50 米,新一代的 Cellini 擁有溫文外表,內心的強悍仍舊可靠。

 

 

 

 

▲ Cellini Dual Time
18K玫瑰金材質/自動上鍊機芯/時、分、秒 顯示/兩地時間顯示/第二地晝夜顯示/ C.O.S.C. 天文台認證/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 蓋/防水50米/錶徑39mm/參考價:電洽


深潛歷史再見證
4,000 英呎的防水現在也已有不少品牌 的防水標示是同等級甚至超過的, 姑且不論實不實用、划不划算 或是能不能真的耐得住這樣的深度, Sea-Dweller 4000 背後的歷史意義永遠無價。


在海底探險蓬勃發展的七○年代,潛水員下潛紀錄不斷創新,而因應人類能夠下潛的深度 更深,所佩戴的手錶等儀器也產生必須能夠承 受更高的水底壓力的需求。於 1967年面世的勞力士Oyster Perpetual Sea-Dweller手錶,加入了獲得專利的深潛重要裝置:排氦閥門,讓手錶的 防水深度一舉躍升至2,000英呎(610米),接續著1978年 Sea-Dweller 4000問世,防水深度為4,000英呎,約等於1,220 米。排氦閥門其原理乃是由於潛水員從海底重回水面時必須先在高壓氧艙內減壓數十小時,而艙內的氣體大多由 氦氣組成,為讓氣體壓力能從手錶中釋出,不會因急遽壓力變化讓錶殼內蓄積的氣泡突然以 爆破的方式瞬間釋放,因此在錶側設置排氦閥 門,讓錶殼內壓力超標時便會自動讓氣體釋出。

2014年的Sea-Dweller 4000官方稱之為現代版, 防水深度和1967年同樣為4,000 英呎,外型當然還是水鬼的經典樣式,旋入式底蓋以特殊工具鎖緊,錶冠為專利的三重防水系統,並受到 和中層錶殼連為一體的護肩保護避免碰撞,連面盤上的字樣幾乎都如出一轍。不過隨著時代已飛躍30餘年,錶款所應用的科技自然也無法同日而語,包括耐磨防刮的Cerachrom陶瓷錶圈,即使受到紫外線照射也不會變色,錶圈上的分鐘刻度採用PVD鍍膜技術填入鉑金薄膜; 黑色面盤鑲嵌塗有Chromalight夜光物料的立體 時標以及時分指針,在黑暗中會發出持久的藍色光芒;機芯則搭載鈮鋯合金製成的順磁性藍色Parachrom游絲,即使面對劇烈溫差依然極為穩定,抗震力更比傳統游絲高出10倍。

強大的防水性能也不是只作在錶殼本身,鍊帶也有相應的配套設計,其雙重伸展系統包括了最多可額外延長26mm的伸縮鍊節,Glidelock摺疊扣可將鍊帶以每小節2mm的幅度逐步延長至20mm,調整時均毋須使用工具輔助,徒手就能操作,即便身穿厚達 7mm 的潛水衣依然舒適。

 

 

 

 

▲ Oyster Perpetual Sea-Dweller 4000
不鏽鋼材質/3135自動上鍊機芯/時、分、秒、日期顯示/C.O.S.C. 天文台認證/藍寶石水晶鏡面/防水1,220 米/錶徑 40mm/參考價:電洽

新綠入眼 藍面交輝
曾經轟動一時的Milgauss 綠玻璃, 高達1000高斯的防磁力在發表當時無人能與爭鋒,今日也還是名列防磁排行榜一軍;'14年換裝電光藍色面盤, 綠鏡面、藍面盤與橘時標,對比誇張的配色,交目之間就能跳進你的眼眶。


五〇年代是各大廠因應社會需求開始研發防磁錶的時代,即便如此,各家能耐還是各有千秋,勞力士此時也不落人後大力研發抗磁功能,1956年概念式的Milgauss以遠高於當時標準的1000 高斯(約略等於 80000 A/m)抗磁性聞名, 1962年開始有量產的正式型號問世,之後沉寂了20餘年,直到2007年勞力士換裝全新游絲推出新款Milgauss才又浮出水面,且除了基本款的黑面、白面之外,還有一款以厚約2mm的綠色藍寶石水晶玻璃為鏡面的綠面版。挾勞力士首次在鏡面採用有色玻璃的光環,「綠玻璃」的暱稱不脛而走,幾度造成竄高搶購行情。

2014年勞力士新款的Milgauss同樣使用了'07年造成熱議話題的綠玻璃,結合電光藍色面盤, 創造更活潑亮眼的視覺,從手錶正面看來鏡面是透明無色,金屬光澤的藍色面盤躍入眼前, 但從側邊就可看到鏡面泛著特殊的綠色光澤,搭配'07年版的有名設計:橘色閃電型秒針,以及大型夜光時標與橘色分鐘刻度,強烈的色彩對比讓這只錶界的「科學怪人」愈發搶鏡。
錶款名Milgauss結合了法文中意為「千」的“Mille”,與磁感應強度的國際單位 “Gauss”,直接揭露抗磁1000高斯的能力,新聞稿還提到在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科學家也佩戴勞力士的 Milgauss。而Milgauss的防磁力來源有二,首先內裝機芯採用勞力士2000 年就開始 應用的鈮鋯合金Parachrom®游絲以及鎳磷合金製成的擒縱輪,二者均擁有順磁性,能夠不受 磁場干擾,Parachrom®游絲經氧化處理後的藍色 光澤更是識別特點;再者使用勞力士在1954年申請專利、以順磁性合金打造的防磁內蓋,內蓋一部份緊扣內側機芯,另一部份則緊扣外側的蠔式錶殼,雖然一般人無法揭開金屬實底蓋一窺內部奧祕,不過底蓋下的抗磁護蓋還刻有象徵磁量密度的“B”字記號。游絲與內蓋達到裡應外合的抗磁策略,高防磁也是必然。

 

 

 

 

▲ Oyster Perpetual Milgauss
不鏽鋼材質/ 3131 自動上鍊機芯/時、分、秒顯示 /防磁1000高斯/C.O.S.C. 天文台認證/藍寶石水晶鏡面/防水100 米/錶徑40mm /參考價:電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