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錶有別於多數腕錶複雜功能偏重視覺上的呈現,如此感官跨界的製錶工藝所仰賴的就是更趨精密的零件組成結構,單就純粹的問錶功能來說即需要200∼300 枚不等的附加零件(若功能升等至自鳴,則再往上追加100 枚以上的零件數也不足為奇),三問報時功能之所以屬於最頂級的製錶工藝,其實光由額外需求的零件數來看,便不難想像其於製作工序上倍增的繁瑣程度。最早的腕上問錶雛型可追溯至1892 年,當時愛彼受OMEGA 所託製作出一只具有兩枚音錘的小型可繫腕式懷錶,因其體積較尋常懷錶小而先一步突顯出製作的困難度。
一般來說三問錶的基本配備都有兩枚音錘,才能由高、低音交織出據以分辨時、刻與分的報時樂音,但是在部分的小自鳴腕錶中也曾出現過單音錘的設計,在此先不列入本次討論範圍,而將焦點集中在起碼設有兩枚音錘的問錶作品。目前有能力製作出問錶功能的錶廠本來已屬少數,然而一方面為了在相同的結構原理下變化出更多的設計可能,另一方面則是要間接證明本身突出的製錶造詣,因此會有部分錶廠再著手鑽研、改造問錶的報時樂音,其中最能引起人注目的莫過於音色的表達——突破傳統較感平淡的高、低音發聲窠臼,此時超越基本規格的音錘數便是有助於敲擊出更多元化音階組合的技術關鍵,從而讓腕錶的樂音更悠揚動聽。
▲問錶基本上具有雙錘結構,藉此發出高低音聲響進而組合出奏鳴時、刻、分的報時樂音變化。
兩錘配置問錶
根據敲擊的精細度,兩錘問錶又可再劃分為二問和三問的不同類型,通常前者當啟動報時機制(例如撥動滑桿或按壓按把等方式)時會被動發出代表時與刻的聲響,比較特別的設計則有以五分鐘為單位取代刻鐘的敲擊規律;至於三問功能則是比起二問還多出報響分鐘數的進階結構,常見的三問報時就是依序敲擊出時、刻、分等由大至小的時間單位,不過也有錶廠設計出以十進制取代刻鐘的三問腕錶,不僅展現更獨到細膩的技術水準,背後目的其實更是為了縮短報時的最大誤差間隔。
近年兩錘問錶的設計呈現出多彩多姿的樣貌,除了將音錘、音簧等重要報時機制翻轉至面盤上直接展露於外,2015 年包括朗格推出的十進制問錶、芝柏擷取自金橋造型的新型音錘或是寶璣先由決定音色開始,顛覆傳統問錶開發製程傳統的7087(其兩錘的垂直作動方式也自成一格),均替問錶設計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
▲靈感源自五分鐘數字鐘,錶款不只有跳字小時與分鐘顯示,其報時設定採取的十進制也相對少見。
三錘配置問錶
擁有三枚音錘配置的三問腕錶最早可以追溯自1997 年的愛彼,當時品牌開創業界之先創造出音錘數量奇特的問錶配置,之所以以「奇特」形容,原因在於通常錶廠開發報時功能腕錶時往往以傳統的兩錘結構為優先,如果技術水準夠成熟則可能一口氣攻頂四錘配置這種頂級規格,相較之下擁有三錘配置的問錶地位則較為尷尬,因此自從當年愛彼推出首只三錘問錶以後,至今錶壇出現過的三錘問錶數量屈指可數,不過近年仍有寶格麗推出的Daniel RothCarillon Tourbillon 和百達翡麗為慶祝175 週年耗時多年所成就的Ref. 5175R 等搶眼作品承繼三錘配置火矩,讓人得以見識這種少見設計的存在價值。
三枚音錘因為至少能敲擊出三種音調,所以其所產生的報時樂音足可昇華至所謂鐘樂報時——在音階組合的表達上較之傳統兩錘結構更加多變生動,擺脫單調機械式的聲音表達形制,增益問錶的聽覺感受。
▲百達翡麗為慶賀175週年隆重推出的Ref. 5175R擁有高達20項複雜功能,其三問功能採三錘配置。
四錘配置問錶
GÉRALD GENTA 在1994 年曾發表一只四音錘大自鳴腕錶,零件數一舉破千,超高複雜度當年獨霸錶壇,這也是錶壇首次出現四音錘格局的問錶設計。四音錘問錶的珍貴難得表現在其極為繁複細緻的機芯結構,以及其能在腕錶的方寸體積中演奏出如同倫敦西敏寺鐘聲的美妙報時樂音,而前述兩項特點都需要錶廠具有深厚的技術實力才可能實現,被視為是三問報時這項頂級製錶工藝的極致表現。
四音錘配置的豪華組合絕妙之處在於其能敲擊出"Do、Re、Mi、Sol" 等四種音調,每當三問進行至報刻,隨著一∼三刻鐘的不同,四音錘問錶也會隨之演繹出4、8 和12 種音階,極盡悅耳之能事。由於四錘報時機制的製作複雜度過高,製作成本的考量成為錶廠在製作這類作品時的核心議題,因此錶壇也出現專門供應四錘問錶機芯的獨立製錶師如Christophe Claret,開啟各品牌攻頂問錶之巔的方便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