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錶能夠規律地具體呈現時間運行的步伐,關鍵便在於由擒縱輪、馬仔、擺輪與游絲等部件所組成的擒縱系統,其能將由走時輪系傳遞、源自發條所積蓄的動能加以消化調節,透過均勻的擺輪游絲作動將動能節奏化,據以控制走時指針的運行,而其中擺輪的震盪週期(亦即震頻,單位為vph 或Hz)快慢,則與機芯能捕捉時間運行間隔的大小有關,理論上震頻愈高,則時計最小單位秒針依循圓周繞行的點與點之間間隔愈密,長期下來自然能將誤差值加總的負面影響減到最低,於是遂衍生出提高震頻與增益走時精準度呈正相關的論調。
1960 年代芝柏與真力時相繼開發出震頻高達36,000vph 的走時與計時作品可謂率先引領了腕錶高震頻技術的風潮,時至今日雖然錶壇多數時計仍採用中規中矩的3Hz 與4Hz 震頻,但近年來也不時可見一些錶廠前仆後繼開發超越一般震頻水準的腕錶機芯,目的不僅是為了追求更高精準度的表現,也能藉著成功創製高震頻甚至超高震頻作品來證明錶廠的製錶能力(克服高震頻擺輪伴隨更多動能消耗與零件磨損的技術關卡)。
在眾錶廠對於理論上高震頻優勢見仁見智的情況下,能像ZENITH 以36,000vph 高震頻作為作品普遍規格的案例已屬少數,至於其他錶廠雖也不乏更誇張的震頻數據表現,但運用在市售領域的比例又更有限了。
一般震頻機芯
一般震頻機芯原則上以當今腕錶普遍運用的28,800vph 震頻(4Hz)為上限。不過其實早期的腕錶乃是沿襲懷錶設計,採用18,000vph 的震頻規格,後續因為錶界發現震頻的升高可以減小與縮短時計受到外力影響時,擒縱系統零件因之產生不正常運作情形的程度及時間,所以慢慢調整了腕錶機芯的震頻數,一路由21,600vph再上調到28,800vph,如今這兩種震頻便成為腕錶機芯最普遍的設定。
不過在主流之外,也有品牌根據本身的論點創製出比較少見的震頻表現,如百達翡麗推出旗下首只三針一線自動上鍊腕錶機芯31-260 REG QA,便具有23,040vph(3.2Hz)的特殊震頻,據品牌表示如此的震頻微調有助於腕錶更能符合PP 印記對於走時精準度的要求;至於獨立製錶品牌ANTOINE MARTIN 更是自外於追求高震頻的潮流,打造出以7,200vph步調慢速擺盪的機芯,期望由創造擒縱裝置的高穩定性來確保走時品質不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