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因商務、跨國旅遊方興未艾,使腕錶多時區顯示相較其他功能的高實用性更加突顯,商旅人士除了所到之處需準確掌握當地時間,也需保有與原居地的聯繫,此時若能在一只錶上同步獲得兩地甚至更豐富的世界時間必然助益良多。提及兩地時間腕錶常會連帶出現GMT、UTC 等名詞,前者與1884 年召開的國際子午線會議有關,代表世界就此統合各自為政的地方時間,改奉通過英國格林威治的本初子午線為標準、確立24 時區概念;後者為CoordinatedUniversal Time 簡稱,與GMT 基本架構一致,但因融入以秒為單位的國際原子時來精算地球自轉週期,故可理解成準確度更高的世界標準時間,兩者並無立場衝突。
由於現今人們對本初子午線的標準時區概念習以為常,因此腕錶標示GMT 或UTC 往往代表其具有兩地時間顯示,而非僅表示其乃依據格林威治時間走時。事實上早在GMT 訂立前的1876 年,便有位加拿大工程師率先提倡過國際標準時間概念,甚至請製錶師將其想法落實於訂製懷錶成品上,成為進階世界時區懷錶的濫觴。
多地時間顯示主要是製錶師在面盤下的上層結構加裝模組,運用輪系轉換來作動,複雜度不算高,卻能藉不同呈現方式(如第四根針、窗口數字盤與獨立錶盤等),在實用方便之餘,產生附加讀時樂趣,接下來我們將介紹三種常見的多地時區類型。
▲滿足商旅人士的移動需求
腕錶的多地時間顯示功能對於經常往返各國的商旅人士而言,具有不言而喻的高度實用性。
兩地時間腕錶
兩地時間顯示為多時區腕錶中較入門的設計,適合往來地區較固定的商旅人士,由主面盤顯示的時間訊息為佩戴者指出目前所在地的標準時間,至於另一個用以指出原居地時刻的呈現方式,通常會由被暱稱為「第四根針」的中央指針擔任第二地的走時任務,雖然錶廠在第四根針的配置會採用不同樣式以區隔雙時區,但仍無法完全避免出現讀時誤判的意外,所以錶廠也會使用如轉盤搭配視窗顯示或另闢兩地時間錶盤,目的都是讓佩戴者獲得更直覺化的讀時效果。
有關兩地時間的調校方式,除了透過錶冠不同段位的調整外,部分品牌於錶款增添時針獨立調校系統,得以依小時為單位直接往前或倒退調校所在地時間,提升操作便利度。而H. MOSER & CIE 近期推出的Meridian 兩地時間腕錶則提供了另一種嶄新思維:中央第二地指針可以視使用與否而選擇露出或是隱藏於時針之下,讓佩戴者多了運用該功能的自由度。
▲模組結構精簡
兩地時間模組的結構不算複雜,圖為OMEGA 兩地時間錶款部分機芯結構,最右邊為兩地時間輪。
▲常見「第四根針」形式
各品牌推出的兩地時間腕錶常見在三針配置外再加上中央第二地時間指針,被暱稱為第四根針。
▲獨立錶盤呈現
錶廠有時也會直接替兩地時間功能設置專屬小錶盤,讓佩戴者在辨認主、副時間時更清楚明確。
▲彈性兩地時間功能
MOSER推出的Meridian 兩地時間腕錶,提供佩戴者選擇是否需顯現兩地時間指針的自由度。
三地時間腕錶
有些佩戴者在商旅用途的使用習慣上介於兩地時間與世界時區腕錶之間,於是部分品牌利用設計的巧思發展出能一次顯示兩地時間以上的錶款來因應此類需求,較常見的首推三地時間腕錶,在前述採用中央的第四根針指示兩地時間之餘,再經由錶圈上可旋轉調整的24 小時數字圈定義出第三地時間,如勞力士的GMT MasterII,或是近期如百年靈於'12 年改款推出的Chronomat 44 GMT。
至於FRANCK MULLER 的MasterBanker則是在面盤設置兩個獨立小錶盤,兼備第二、三地的時分顯示意即其能調校至半時區的水準,讓佩戴者調時得以更精確。當然也有少數的錶款作品試著在時區顯示上自成一格,像是BALL WATCH 曾推出過集結紐約、倫敦、東京與香港加上所在地時間的五地時間腕錶;而GLYCINE 的Airman 7 Plaza Mayor 更是罕見的在大錶徑內分裝一枚ETA 2893-2 以及兩枚ETA 2671-2機芯,因此能同步顯示四地時間。
▲巧思增進顯時功能
品牌巧妙利用具24 小時刻度的可旋轉式錶圈,使錶款昇華並增添指示第三地時間的能力。
▲錶圈刻度改款進化
百年靈將Chronomat GMT 原本的60 分鐘刻度改為24小時制旋轉錶圈,發展出第三地顯時功效。
▲獨立錶盤式三地時間
FRANCK MULLER曾推出具備兩個小錶盤加上中央指針共構的三地時間腕錶,讀時直覺易懂。
▲創意獨具的多地顯時
有別於在同一枚機芯加裝模組的普遍作法,冠星曾在錶款上同時配置三枚機芯以顯示四地時間。
世界時間腕錶
1935 年時,日內瓦製錶師Louis Cottier設計出一款以中央錶盤呈現所在地時間、再搭配面盤外圈刻印上各時區名稱顯時盤的腕錶,構成今日世界時間錶款的濫觴;與前述兩地或三地時間相較,世界時間腕錶只需設定所處時區為當地時間,便能藉由面盤外圈的時區刻度,同時掌握其他地區的時間脈動。
不少大品牌也是採用類似的機芯設計,如百達翡麗的Ref. 5130 便是一個知名範例,其透過10 點按把的操作,令24個時區的世界時間盤能夠逆時針轉換至下一個時區,且面盤中央的所在地時針也會同步向前挪移一小時,將本來複雜的連動裝置與控制機制皆予以精簡化。
不過在24 個整時區外,還是有不少介於半時區以內的地方無法於傳統的世界時間腕錶配置上呈現,因此錶廠也潛心開發、調整設計,例如2011 年江詩丹頓的經典傳承世界時間腕錶即可同步顯示多達37 個時區的程度,更能完整納進全球時間。
▲歷久不衰的經典設計
世界時間腕錶濫觴公認發明自1935 年,其設計至今仍為各錶廠沿用,如PP推出的世界時間腕錶。
▲功能便捷度大增
PP 5130 搭載的240 HU 機芯透過單一按把即可移動世界城市外圈以及連動時針調時,非常方便。
▲捕捉更精細時區脈動
江詩丹頓推出的世界時間腕錶包含半時區及1/4 時區等更細微的時差資訊,共可顯示37 個時區時間。
▲強化印象連結的點綴
錶廠在設計世界時間腕錶時,往往會融入世界地圖的設計,更能突顯其多時區辨認的豐富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