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e 1是一個由錶面配置主導機芯設計的例子,為了實現它嚴謹的錶面編排,機芯輪系的設計也需要大費周章,這跟一般多讓錶面配置遷就機芯輪系的邏輯正好相反。而2015年推出的Lange 1所搭載的L121.1也繼承了同樣的堅持。
1994年朗格復活時最具代表性的產品當屬Lange 1,而這款大經典的誕生,整體的產品設計是由Reinhard Meis負責的,機芯設計則是後來擔任朗格設計主任的Helmut Geyer,除此之外支援他們的還有IWC的克勞斯和積家的Roger Guignard,這樣的組合可以說是奠定了今天Richemont Group基礎的夢幻團隊,而由他們所聯手打造的Lange 1得以晉身一代傳奇,照這樣看來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這篇的重點原本應該放在機芯,然而Lange 1卻是一個由錶面配置主導機芯設計的例子,因此在談機芯之前勢必得先講錶款。Lange 1是當代錶面設計教科書等級的作品,面盤上各個元素之間的位置和距離構成了完美的幾何結構,在它之後無數錶款想要模仿這樣的偏心格局,但就筆者看來沒一個能夠達到Lange 1的工整——附帶一提,負責錶款設計的Reinhard Meis本身是數學家出身,Lange 1的黃金比例或許也跟這樣的養成有關。
2015年更新的Lange 1外型變化不大,內部卻換裝了全新的L121.1機芯。L121.1的規格數據跟L901大同小異,尺寸只有微調,儲能和震頻則完全相同,然而實際比較兩枚機芯就會發現L121.1的輪系全面重新設計過了,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將擺輪移到了機芯左邊(錶背側);隨著擺輪位置的變化,整個輪系的路徑也改成沿著機芯下半部的邊緣排列,而到頭來這一切修改都是為了讓機芯齒輪的位置能夠更符合正面錶面的指針配置。
功能新機芯加裝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功能,就是當發條動力耗盡時秒針會自動歸零。這個機構是跟動力儲存顯示連動的;比起跟發條盒之間的距離,機芯的秒針輪跟儲能顯示系統的確是近得多,這樣的設計果然是有它的道理。像這樣的功能自然是為了機芯停鍊之後重新上鍊時的調校,說來是非常德式的邏輯,不過L121.1的新輪系讓二番車不再直接連結到分針了,理論上這樣有可能會造成結束停秒後分針會比秒針晚上幾秒才啟動。
實際關乎性能的升級要數擺輪,L121.1這次使用了朗格自製的擺輪,不但尺寸更大,微調系統也改成了6顆砝碼,因此擺輪游絲現在是無卡度的,錶橋上的鵝頸是用來調整大小擺幅的;當然或許有人還是偏愛原本復古的配重螺絲擺輪,不過以能夠精密調校又能不干涉游絲這些優點來看,新系統對機芯運作還是比較有幫助的。另外原本L901的大日期換日程序要走上25分鐘左右(23:45∼00:10),現在L121.1終於導入了瞬跳換日。
▲新穎「停鍊-秒針歸零」功能
如前所述,新版的Lange 1外觀上跟舊版幾乎如出一轍,錶徑同樣是38.5mm,厚度稍微從10.0減到9.8mm,另外錶圈有稍微變窄,不過實際上感受不深。像Lange1這樣一開始就趨近於完美的設計實際上也沒什麼修改的餘地,因此新版的重點完全集中在機芯上。L901過去還有套用在Grand Lange 1和Lange 1 Moonphase上,如今Grand Lange 1已經改裝L095,或許Lange 1 Moonphase還有可能換裝L121系的機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