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動力儲存在近幾年有了長足的發展,過去唯有具備一定實力的才得以為之,而且一定得透過多發條盒的結構達成,不過這些年卻有愈來愈多中低價位品牌也獲得了製作三日鍊錶款的能力,而且未必得靠多發條盒的機芯,於是乎八日鍊似乎就成了中高價位品牌拉出技術高度的一個重要門檻了。

HUBLOT
Classic Fusion Power Reserve 8 Days
Classic Fusion這幾年陸續增加了不少款式變化,這對產品線本身來說 固然是好生興旺,不過多少也讓它變得跟品牌其他系列的款式相差不大, 相形之下反而是像這款三針儲能顯示這種基本款式還保留了比較多"Classic"的精神。

Classic Fusion過去的產品不多,這幾年卻陸續增加了不少款式變化,不但功能愈來愈多,設計也愈來愈繁複,這對產品線本身來說固然是好生興旺,不過某種程度上多少也減損了這個系列一開始相對於標準Big Bang的簡單純粹,變得跟品牌其他系列的款式相差不大,相形之下反而是像這款三針儲能顯示這種基本款式還保留了比較多"Classic"的精神。

這款八日鍊錶款搭載的是HUBLOT少見的手上鍊小三針機芯,型號HUB1601;近期品牌類似的款式大概只有早幾年推出的HUB1300,不過1601的小秒針位在6點鐘、1300的位在7點鐘,而且功能上1601多了日期和儲能顯示,最重要的是1601它192小時的動力儲存足足是1300的90小時一倍有餘,性能差距不容忽視。
錶款本身的格局工整,小秒盤方位正中,儘管錶徑高達45mm,秒針的軸心也沒有太靠近中央的問題,說來這也要拜機芯直徑有33mm之賜;日期窗和動力儲存顯示一右一左,尺寸和水平位置的差異巧妙地讓錶面達到平衡。由於面盤簡單,要表現精緻感只能在細節上多下工夫,錶款的小秒盤和主面盤之間做了有相當落差的層次,兩者各自有不同的表面處理,交界處也有飾邊收頭,另外指針和時標也都採用了多面切割,凡此都可以看出錶款在提升質感上的企圖。錶帶採用了在橡膠襯裏上嵌進皮質外層的做法,這種錶帶現在已經有一些品牌開始應用了,不過HUBLOT身為膠帶錶的本家做起來自然更有道理。



▲一體式的中殼
從正面看還保留了若干Big Bang的元素,不過側面就一改夾心式的分件,變成一體式的中殼,還增添了Big Bang所缺乏的曲線。錶殼中段採用全拋光處理,跟正面髮絲紋形成對比。

▲皮帶內襯橡膠
錶款採用折疊扣。錶帶是在橡膠的襯裡上鑲進鱷魚皮,讓它兼具正裝錶的質感,又不用擔心皮件直接接觸皮膚會有汗濕的問題,近年已有愈來愈多品牌導入。
IWC
Portugieser Automatic
2015年葡萄牙年的重點主要都集中在大幅修改的七日鍊機芯52系, 它是IWC當家的50/51系機芯最新的版本, 整個系統從這裡開始可以說是進入了下一個世代,意義不可謂不大。

2015年輪到了IWC萬國錶的葡萄牙年,而這一次的新款、改款主要都圍繞在新一代的七日鍊機芯52系。52系是IWC當家的50/51系機芯最新的版本,這枚基礎機芯自從2000年推出以來陸續經過多次微調,不過歷來的修改幅度都未有像這次這麼全面過,整個系統從這裡開始可以說是進入了下一個世代,意義不可謂不大。新機芯主要是從單發條盒改成了雙發條盒,另外震頻由21,600提升到28,800vph,自動上鍊的部分重要零件也換成了陶瓷製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細部修改,大致如此。關於機芯的部分在本刊近期的〈芯作賞析〉單元也有分析過,這裡我們想多花些篇幅在錶款本身。
這次52系一共有套用在四個錶款中,除了加裝全新模組的年曆款、南北月相萬年曆和萬年曆等等複雜功能款之外,這款葡萄牙最經典的三針七日鍊款其實也在升級之列,只是相形之下顯得不動聲色。改款的七日鍊型號從大家熟悉的5001改成了5007,除了換裝新機芯之外,外觀乍看之下則幾乎完全沒變,也難怪它在'15年的新款中那麼不起眼。事實上5007在外裝部分最主要的更動是錶帶—並不是改搭SANTONI的錶帶,目前葡萄牙旗下還是只有少數款式有註明使用SANTONI錶帶,採用與否似乎也沒有很明確的標準,不過實際看到了應該不難分辨。5007的錶帶主要是將連結錶耳的伸縮棒改成了彎曲的弧形,讓錶耳間從錶殼到錶帶的空隙幾乎完全被填滿;對於這個修改贊成與否似乎是見仁見智,有些玩家還是偏好傳統筆直的伸縮棒,不過筆者對這點的看法是,葡萄牙以正裝錶來說平均尺寸還是偏大的,雖然這也是葡萄牙的特徵之一,不過考量到著裝性和視覺感受,填滿這段空隙的作法應該是有助於改變錶款的尺寸印象的,從這點來看的話是有它的意義。
▲不鏽鋼材質
52010自動上鍊機芯 / 時、分、小秒、日期顯示 / 動力儲存顯示 / 鱷魚皮錶帶、折疊扣 / 藍寶石水晶鏡面、旋入式透明底蓋 / 防水30米
事實上IWC從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嘗試這種做法了,上次葡萄牙改款的時候(2010年)還只有極少數高階複雜款式有類似設計,SANTONI的導入(2011年)似乎也不是那分水嶺,比較能夠感覺到IWC有意識地在運用這個作法可能要從Chronograph Classic和八日手上鍊款開始算起,也就是2013年左右,然後到'15年終於大規模採用,目前官網的型錄上還持續使用直式伸縮棒的只剩下計時碼錶的3714等寥寥數款,而這款一般認為在近期也有可能改款,說不定就是換裝已經曝光了的新款計時機芯59360系統,到時候葡萄牙全線產品就真的可以說是完全更新了。

▲維持七日動力儲存
雖然換裝了雙發條盒和扭力更強的發條,不過整體的動力儲存仍然維持在七天左右,雙發條盒的目的主要在穩定扭力輸出,而且機芯也提升了震頻,因此新發條的功用不只反映在儲能上。

▲弧形的錶帶接面
弧形的接面讓錶殼和錶帶間的空隙幾乎完全被填滿,這讓錶款在佩戴時視覺上也會顯得更貼手;錶帶並未採用SANTONI的,這點從色澤就看得出來,不過基本上仍然維持了IWC的高水準。


▲全新52系機芯
52系機芯在外觀上就跟50/51系有諸多不同,夾板幾乎全面重新設計過;自動盤上的金質Logo縮小了不少,底下的機芯部件露出更多,改用黑色陶瓷的比勒頓鉤爪和自動輪中介輪也清楚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