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到日常佩戴的便利之故,時下一般品牌未必會把手上鍊機芯列為必備的基礎機芯,相對地備有常設的手上鍊型號的錶廠多半是擁有高端玩家的一線品牌,實用不一定是他們造錶、買錶的優先考量,透過最純粹的結構,直接玩賞機械機芯的原始魅力,對他們而言有可能才是一只錶最重要的價值。
VACHERON CONSTANTIN
Malte小三針款
酒桶殼算是異形錶殼,市場的接受度相對偏低,不過江詩丹頓2012年對馬爾他系列的改款,憑著絕佳作工以及他們家對設計比例的高度敏銳所創造出來的微妙線條,的確有讓酒桶殼再度性感起來。
2012年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將他們的Malte馬爾他系列作了一次大改款——過去提到這個系列時我們都還會特別強調是「酒桶形」馬爾他,以免跟圓形的款式混淆,但如今江詩丹頓官方型錄上已經不復見圓殼的馬爾他了,這一型的款式也已經很久沒更新,因此現在提到馬爾他指的就是酒桶形的版本。酒桶殼算是異形錶殼,市場的接受度相對偏低,不過江詩丹頓這次出手,憑著絕佳作工與他們對設計比例的高度敏銳所創造出來的微妙線條,對筆者而言的確有讓酒桶殼再度性感起來。
這款小三針在2012年初出時是全系列的定番,因為往上就是陀飛輪,往下則是石英款,相形之下這款機械小三針應該是大多數都會優先入手的選擇。錶款搭載4400機芯,包括另一款兩針的鉑金限定版在內,兩款裝了4400機芯的款式在2012年都沒採用透明底蓋,直到'14年才將小三針款改成看得到機芯的樣式。對於像江詩丹頓這種每只錶都有取得日內瓦印記的品牌來說,不做透明底蓋實在是一件很可惜又很稀奇的事,而當初他們之所以一度選擇將底蓋封起來,主要的理由應該還是考量到錶殼是酒桶形的,但機芯卻是圓形的。事實上酒桶殼裝圓形機芯無可厚非,畢竟酒桶形的機芯直如鳳毛麟角,強求不來,不過當時江詩丹頓還是選擇了慎重其事,寧可不露也不要讓機芯和錶殼間稍有齟齬。
▲18K玫瑰金材質
4400 AS手上鍊機芯 / 時、分、小秒顯示 / 雙重日內瓦印記 / 鱷魚皮錶帶、一般扣 / 藍寶石水晶鏡面、螺絲固定式透明底蓋 / 防水30米
▲自製手上鍊機芯
4400是江詩丹頓原生的自製手上鍊機芯,主要用於大尺寸的正裝基本款。雖然機芯本身是圓的,不過在酒桶型的開口下並不會太突兀,只有擺輪被遮住了半邊有點可惜。
BREGUET
Ref. 5277 Classique Reserve de Marche
與其從發條盒的數量尺寸那些機械結構面著手,發條素材的革新或許才是長動力儲存未來發展更基本的關鍵,而寶璣的Ref. 5277正是少數從這個方向正面迎擊的例子。
長動力儲存到了2015年感覺上已經不像前兩年那麼具話題性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似乎也成了現在新一代機芯必備的基本性能,近期新出的基礎機芯—即便不是一線品牌的產品,儲能也幾乎都從三天起跳,看起來業界的規格基準真的已經進入到下一個階段了。這些新機芯提升動力儲存的手法,至少就我們所知,不外乎是增加發條盒的數量、體積,藉此加長發條的長度,另一方面透過游絲擺輪的降頻來減緩動力消耗的速度,大致上不出這幾種,然而筆者一直很好奇的是,關係到機械機芯動力最核心的元素:發條材質本身,在這些年間是否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無奈這一塊向來都是各大錶廠諱莫如深的領域,是以我們始終都沒有掌握到更詳細的資料。
BREGUET寶璣的這款Ref. 5277是少數官方點明了有採用新發條材質的一款。5277於2013年推出,錶款使用的發條則是於前一年研發出來,這種素材據說是一種不鏽鋼,在同樣的長度、厚度和寬度下,它能夠提供更長的動力、以及更穩定的扭力,光這一點就已經是作為發條材質相當優秀的條件了,而且它還符合環保要求,不含鈷或鈹,並且是非磁性的;主發條的防磁不像擺輪游絲那麼要緊,不過環保倒的確是現代工業生產應當關注的議題,由此新材質這方面的特性同樣有其意義。
▲515DR機芯
機芯夾板的分件雖然還是照著動力、輪系和調速器這樣的區隔,不過事實上二到五番車在輪系夾板上只佔了右邊半部,位在中央的也不是二番車,而是四番車。
▲手工機刻面盤
面盤整片都是巴黎釘紋,小秒盤刻度的內外並沒有另外採用不同樣式的刻紋。寶璣的面盤自然是以手工機刻的,不過這款還特別標示了"SWISS GUILLOCHEMAIN",這不是每款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