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小三針 PP 5119 vs 朗格1815

頂級品牌的終極戰場在哪裡?高階複雜功能?這當然也是,不過最簡單的三針錶或許還更殘酷,因為複雜功能只要做得出來就很厲害了,一些細部的美感、作工有時候會被忽略,相對地三針錶就只看這個,一間錶廠的底蘊在這裡無所遁形,在這個家家都有複雜功能的年代,或許這才是定義真正頂級的試煉。

PATEK PHILIPPE Ref. 5119R

Ref. 5119可以說是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卡勒卓華系列中的一個異類。關於卡勒卓華的定義歷來在玩家之間有著嚴格到寬鬆的各種不同解釋;當然,現在在PP的型錄上直接就有”Calatrava”這個分類,名從主人,基本上只要官方說了就算,不過在此之前怎樣的錶殼才能叫做卡勒卓華樣式卻是人言言殊。

▲3919的錶殼結構是兩件式的,到了5119改成三件式,從背面可以看到押入式的底蓋只佔了中央一圈,而錶殼只有中段是圓柱型的,下半部則大幅地內斜,讓錶側看起來更加薄型。

卡勒卓華系列印象
在最狹義的說法中,所謂的卡勒卓華錶殼必須要是圓形的,錶耳跟錶殼之間連接得是流利的曲線,而且面盤要採用道芬針和棒狀時標,不過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人認為面盤的樣式無妨,只要錶耳和錶殼的連結是流線型的就算成立,因此部分數字時標的款式這裡也被歸進了卡勒卓華;但不論是寬窄哪種定義,基本上這裡對於錶耳跟錶殼的連接方式都有著一致的要求,照這樣看來5119的前身、也就是1985年推出的3919無論如何都不符合,問題是一旦PP自己認定了的話錶款就自動取得了正統地位,因此即便採用了柳葉針、羅馬字時標、錶耳是直接突出於圓柱狀的錶殼,今天5119在PP的型錄中仍然位列卡勒卓華系列的第一款(正確來說是換裝琺瑯面的5116)。

▲巴黎釘紋的錶圈是3919/5119最大的特徵,錶圈分內外兩層,外層稍微低下,刻上兩圈巴黎釘紋,為錶款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形象。錶耳直接突出於錶殼,有別於標準的卡勒卓華,這是錶款的另一個重大特徵。

保存3919的神韻
叫不叫卡勒卓華只是一個分類,這些都不會改變5119作為圓錶一大經典的事實——不只是對PP而言,放諸整個錶界它仍然具有同等的地位。如前所述,5119的前身是1985年推出的3919,2006年的時候更新成5119,除了錶徑從33.5加大到36mm,羅馬數字的時標也拉長成縱細的比例;由於兩代之間搭載的機芯同樣是215 PS,因此小秒盤到了5119多少會比較往中央靠攏,拉長時標有可能就是為了要填補小秒盤到面盤邊緣增生出來的空白。但除了這些修改,5119可以說是完全保存了3919的神韻,錶側到錶耳的線條,以及最具標誌性的巴黎釘紋錶圈都一如過去的風采,忠實呈現我們對PP長久以來的印象。

▲從3919到5119,由於機芯沒換、錶徑卻加大了2.5mm,因此小秒針勢必會更向中央集中,不過錶面整體的平衡感仍然相當協調,這或許也跟拉長了羅馬字時標有關。

▲215 PS是PP現行最重要的手上鍊基礎機芯,雖然年歲也不輕了,不過仍然具備了不少現代化的規格;5119初出的2006年PP仍然在使用日內瓦印記,現行的產品自然都已經改成PP印記了。

堅持小錶徑之道
2009年PP為5119追加了換裝琺瑯面盤的5116,發表之初錶款直接以草寫字將代表琺瑯的”Email”寫在小秒盤內,不過現行款式已經將這點拿掉,而是改成用印刷體的小字標示在6點鐘時標下方,乍看之下跟一般版的白漆面不太容易分辨。目前5119仍然維持著36mm的尺寸,並沒有因應現代的主流再行加大,這裡衷心希望PP能夠堅持下去,為仍舊偏愛小錶的玩家保留一個最有力的見證人。

 

A. LANGE & SÖHNE 1815

1815可以說是A. LANGE & SOHNE朗格最具代表性的三針圓錶;同樣是三針款式,在品牌現行的產品當中,往上有Richard Lange,往下有Saxonia,不過也就像它們的價位一樣,Richard Lange實在是高不可攀,Saxonia又多少帶了點「入門味」,相形之下1815感覺起來的確是最中庸的選擇。

▲從初代到二代,除了機芯、尺寸之外,面盤的部分也做了若干修改,時分針由金屬本色改成了藍鋼,盤面內圈也多壓了一圈立體層次,如果看得很仔細的話其實印字的品質也有提升,而三代這裡都直承二代。

1815歷經三代演進
目前的1815算是第三代,初代最早於1995年推出,2009年進行了首度的大改,至於現行的版本則是2014年推出的。2009年的那一次改款主要是將錶徑由35.6加大到40mm,並且換裝了新規設計的L051.1機芯;初代搭載的L941機芯是由L911修改而來的,而L911則是由積家的822機芯修改而來的——事實上包含了Lange 1使用的L901在內,朗格早期的機芯不少都是從822的輪系發展出來的。L911當初同時使用在圓殼的Saxonia和方殼的Arcade上,機芯的形狀這裡選擇了遷就Arcade而做成了方形的,但這也讓Saxonia陷入了圓錶裝方形機芯的窘境,應該也是因為如此當時的Saxonia沒做透明底蓋,等到1995年要推出1815的時候朗格終於決定要做一枚三針款專屬的圓形機芯,於是乎才有了L941的誕生。

▲由於新機芯將四番車的位置稍微外移,因此儘管錶徑加大小秒針的位置仍然合宜;二代跟三代搭載同一枚機芯,錶徑卻縮小了1.5mm,然而小秒針的位置幾乎看不出有何變動,可能是尺寸都減在錶殼上了。

現役搭載機芯2009年登場
雖說是專屬,但其實L941也就是將L911的基板、夾板由方改圓,除此之外輪系的配置如出一轍,不過至少玩家現在終於得以直接欣賞朗格精雕細琢的機芯了,而這也成了今天品牌最大的賣點之一。2009年的改款換裝全新設計的L051.1機芯;L051.1並不是2009年才問世的,早兩年(2007)改款的Saxonia其實就已經率先採用,1815反而還在它之後。L051.1比起L941主要是取消了快慢針,將調速系統改成了無卡度游絲,另外動力儲存也從45增加到50小時;除了性能之外,對應到這次改款的加大錶徑這點更重要的應該是重新設計輪系,將四番車的位置稍微外移,因為這麼一來儘管大了4.4mm,小秒針的位置也不會因此顯得過分往中央靠攏,而這也是小錶改大時最常碰到的問題。

▲像這種突出一小段的立體式錶耳其實是一門學問,坊間採用這種樣式的錶款往往會突出太多,既破壞比例又讓錶款顯得很粗魯,朗格有可能是目前市面上分寸拿捏得最好的一家。

▲從L941到L051.1,機芯的3/4夾板底下都留有大量的空白,對L941來說這是從方形機芯修改而來的痕跡,但這也讓機芯具備了強大的擴充性,因此L051.1雖然是新規設計卻也延續了這一點。

錶徑因應市場風向調整
到了2014年的最後一次改款時變動的幅度就比較小了,機芯仍然是L051.1,只是將錶徑由40又縮小到38.5mm,而如此這般先加大了又改小,其實也正好符合這些年來市場對錶殼尺寸偏好的變化,只是相對於朗格整體的傳統印象,這次在這裡的應變倒是相當迅速。

 

Ref. 5119R
18K玫瑰金材質/215 PS手動上鍊機芯/時、分、小秒顯示/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30米/錶徑36mm


1815
18K玫瑰金材質/L051.1手動上鍊機芯/時、分、小秒顯示/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30米/錶徑38.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