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無論參展品牌、 與會人數都居錶展之冠的 Basel World 落幕, 似乎可以著手為 2011 年的鐘錶界下個初期的總結; 愈發受重視的大中華區成了行銷上洞見觀瞻的風向球, 各品牌為重振旗鼓對自家產品紛紛明確定位, 本次編輯部精心的全面介紹, 讀者也可在此找到今年心目中理想的目標。
取材、文/編輯部.攝影/ Wing Au.資料提供/各大品牌
2011中國熱盛況再臨
年度眾所期待的 Basel 鐘錶展,有人評價整體新款多有走保守、安全路線,看不出什麼新鮮事, 事實上這非各大錶廠已黔驢技窮,而是市場需求法則的反映,從現場充斥著黃皮膚黑頭髮, 並熙熙攘攘的普通話,不難發現其中最主流的市場還是大中華區莫屬。
自利瑪竇等傳教士進入中國宮廷,首次帶來了自鳴座鐘,歐洲於 18 世紀開始積極探索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當時的大清帝國正處於全盛時期。中大中華區的強力消費於這種複雜功能競賽開始感到有些疲乏,但更主要的是,中國市場仍舊喜愛的經典的基本款式。中國文化固然在歐洲貴族間形成風潮,相對的,來自歐洲的各樣新奇事物也傳進宮內,尤以傳教士進獻的鐘錶和其他儀器被當作科技成果受到重視,宮廷內就此興起西洋鐘的玩賞風氣,甚至特設鐘作坊聘 請西洋人為技師;為了贏得更多來自中國的訂單, 歐洲鐘錶商如 JAQUET DROZ 也順應推出鑲嵌瑪瑙、 珍珠、寶石的「中國市場錶」。回頭審視 2011 年, 隨著精品市場中國消費力的大幅攀升,另一種「中 國熱」正在蔓延,亞洲吸引了大量外資前來投資、 擴點,交易,大中華地區毫無疑問的成為鐘錶產業絕對的主流市場。
市場優先的產品策略
過去若某個地區銷售成績不佳,或許會歸罪於該地區對高級手錶的接受度尚未普及,但在金融風暴過後歷經鐘錶市場重整,品牌思考更多的則是對顧客消費心態的瞭解,產品的研發方向普遍以市場需求為依歸,市場在哪裡,品牌就會投其所好推出錶款。根據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 FH)的統計,目前整體瑞士 鐘錶市場比起 '09 年已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增長, 顯然已經回到金融風暴前的業績水準,甚至超前, 2011 年前三個月的業績也有兩位數的成長,預計還會持續的穩定發展。即便鐘錶市場的前景一片看 好,但各品牌並沒有回到金融風暴前大量推出複雜 炫技以提升行銷效果的回頭路,相反的,就整體表 現而言多獲得保守、低調的評價,當然也有高複雜功能的錶款問世,但三針錶、薄型錶等基本款式更是為數不少。這也許有部份原因是因為諸家品牌對於這種複雜功能競賽開始感到有些疲乏,但更主要的是,中國市場仍舊喜愛的經典的基本款式。
大中華區的強力消費
每年都對各品牌銷售額有高度貢獻的大中華區市場,由在金融風暴中受挫最輕的中國首先帶動強勢買氣,進而帶動了高級鐘錶市場的復甦,中港台三地的銷售額絕對穩居全球第一位。尤其中國對精品需求大增,多個品牌的成長幅度都在百分之四十以上,龐大的本地市場,再加上旅遊時境外的消費, 甚至佔了某些品牌年銷售額的五成之多。為此,幾乎所有的高級品牌都已經在一、二線城市搶灘,並或多或少都會針對大中華區擬定行銷策略,包括推出即將到來的龍年應景產品、在設計上融入東方元素,並起用華人熟知的明星為國際代言人,例如 浪琴表之於林志玲、艾美錶之於張衛健、雷達表之 於劉若英等。甚至在錶展中出現了所謂的「中國房間」,專門招待來自中國的經銷商和媒體。大體而言,中國對瑞士鐘錶界的影響會越來越深、越來越龐大,就如同 18 世紀的盛況。
重視品牌價值
包括日本、英國和中國等國家雖然起步較晚,但都開始發展製錶行業,瑞士鐘錶因應競爭對手的增加,除了沉默等待市場機制將弱者淘汰,多半主流品牌也逐步強調自己的優勢,開始在傳統價值和歷史傳承中尋求靈感。或許經典的造型可以被模仿, 但悠久的歷史卻是如何也不能複製,瑞士鐘錶的百年歷史得天獨厚,無論是高端技術或精緻工藝,都比新興品牌來得更加成熟,堅強的實力足以研發出領導市場的產品,藉以和二流品牌產生區隔,而這 也是瑞士鐘錶長久以來深獲錶迷和收藏家們喜愛的原因。
完整內容請參考《世界手錶雜誌 No.72》
更多精彩報導 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