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z Top Banner 10/02-10/09 桌機版

創紀錄的薄 積家超薄大師腕錶

在錶壇以超薄腕錶聞明的除了伯爵,JAEGER-LECOULTRE積家也是另一位好手,遠的不提,2014年他們家就曾推出陀飛輪+三問的複雜功能組合,機芯僅厚4.8mm的Master Ultra Thin Minute Repeater Flying Tourbillon,在同級對手中獨佔鰲頭。既然能把高複雜功能做到超薄,一般尋常的基本功能超薄錶對品牌來說自然得心應手,在超薄錶愈來愈受歡迎、投入超薄戰場品牌也愈來愈多的今日,如何能把錶做薄同時還要做出特色,便成了錶廠現在所必須要面對的新考驗。

積家在2015年的W&W錶展上發表了一只Master Ultra Thin Squelette,屬於手上鍊二針,跟一般Master Ultra Thin腕錶不一樣的地方自然就差在那”Squelette”上,這次品牌不只是要玩超薄,更把之前用在Hybris Artistica系列那套豐富又深厚的裝飾工藝搬到錶款身上,比起一般基本功能的超薄錶又多更吸睛的美感,突破過往超薄二針或三針就只能素雅、保守的風格,讓錶款不再只是薄得很厲害。

▲面盤外側是以內填琺瑯的形式作為時標環鏤空空間的點綴,至於機芯本身又有鏤空加上機板雕花的設計,即使少了置頂的那層面盤,但錶款的美感不減反增,同時還有助於降低整體厚度。

評點一:
鏤空+琺瑯雙重奏
錶款面盤外側除了十二枚時標佔據的位置以外分別向下挖出凹陷的空間,然後積家還在底部刻上圖案作為裝飾,接著就是把淡棕色的琺瑯釉料填入這些空間,如此一來時標與時標之間就有了有別於玫瑰金材質的第二種色調,層次感就這麼形成,類似這種鏤穿面盤僅留時標的作法比較常在鏤空錶上出現,但是積家用琺瑯把它填滿的視覺效果不見得會比較遜色,而且說到鏤空,錶款搭載的849ASQ機芯本身已是枚鏤空機芯,因此在琺瑯時標環內側,就可以看到機芯那直透彼岸的鏤空設計,值得一提的是,尺寸已經夠小的機芯機板上又還加碼雕花,等於一口氣在面盤上秀出琺瑯、金雕與鏤空等技法,賦予二針格局大滿足的觀賞價值。

▲849ASQ機芯是積家著名超薄機芯的改造版,雖然機芯厚度與前作相同,但是因為採用鏤空處理並且加上雕花工藝的修飾,棄用頂層面盤而使得全錶厚度能夠再下修,達到3.6mm的新境界。

評點二:
經典超薄機芯鏤空再出擊
849超薄機芯是積家在1994所推出的作品,而Master Ultra Thin Squelette所搭載的849ASQ正是源自這枚品牌經典超薄之作,兩枚機芯的厚度同為1.85mm,以基本功能的手上鍊機芯而言是相當不錯的水準,849ASQ機芯除了動力儲存與零件數比起前作稍微降低,最大的不同便是在於鏤空與否。而雖然機芯本身的厚度沒有變化,但是前面曾提過積家捨棄了最上層覆蓋面盤的作法,間接也能讓錶殼的垂直空間再下降,以這款沒有在錶圈鑲鑽的版本來說,整只錶的厚度就只有3.6mm(錶圈鑲鑽款厚度則提升至4.7mm),如果單看數字一時間很難想像有多薄的話,不妨找個對照組參考:2014年伯爵曾寫下最薄腕錶紀錄的900P,全錶的厚度為3.65mm,換句話說,積家並沒有在機芯設計上進行翻天覆地的改造,純粹從削薄局部零件的度後下手,就再次超越對手寫下屬於自己的新紀錄。

▲錶背的設計與正面如出一轍,同樣擁有內填琺瑯和機芯基板表面雕花等工藝,此舉一方面讓錶背更有看頭,並且也適時緩解了小尺寸機芯與錶殼之間的比例問題。

評點三:
正反兩面都有戲
翻到Master Ultra Thin Squelette的背面會有一種似曾相似的錯覺,因為它的背面也有跟正面相似的內填琺瑯工藝,一來這樣是為了美觀效果,通常採用類似設計的腕錶比較少如此費工兩面都有裝飾工藝可看,但另一方面這又與849ASQ機芯本身尺寸偏小也有關係,從透明底蓋可以看到機芯邊緣離錶殼邊緣還有一段距離,如果只鎖上金屬邊框、少了琺瑯吸引注意力,那麼芯小殼大(雖然錶殼也不過38mm)的比例會特別明顯,因此這種好像雙面錶的設計並非純然為了好看,也是因應機芯本身設計而做出的靈活變通,此外不只是琺瑯兩面都有,機芯正面可以看到的雕花裝飾,在基板上同樣沒有偷工減料,雖然錶背平常露臉的機會不多,但積家還是很有誠意的將設計與工藝同步延伸至此。而在底蓋周圍所鐫刻的相關文字部分重點之一就是限量編號,這款同步推了四個版本,每個版本都各限量100只,因此底蓋周圍也鐫刻了每只錶的限量編號,看得到的稀有性絕對會讓人更有好感。

Master Ultra Thin Squelette
玫瑰金材質/849ASQ手動上鍊機芯/時、分顯示/局部琺瑯面盤/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30米/錶徑38mm/限量100只/參考價:NT$ 1,950,000

★如果你想入手:
積家這只超薄二針很有企圖心也勇於走自己的路,以往同類型的錶作多半是素面或是在直接在面盤上加上彩繪工藝,點亮視覺藝術性,然而這只既要達到超薄的境界,又還要把琺瑯、鏤空與金雕工藝同步整合在一起,製作難度想當然再往上提升不少,但也因此它走出了超薄基本功能款相對保守平實的感覺,讓佩戴者戴著手上不只自己感到輕薄,旁人也會因為裝飾工藝的點綴而主動行注目禮,而且它不只是金玉其外,品牌雖然沒有特別強調,但它全錶僅3.6mm的薄度已經改寫現役市售同級腕錶的紀錄——這也是一種製錶工藝的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