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飛輪是什麼意思?鐘錶界何時發明這項功能

阿伯拉罕–路易.寶璣於1801年6月26日,獲官方機構頒授一款嶄新調準裝置的專利權,有效期十年,他把這項設計命名為「陀飛輪」。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創意,是因為寶璣大師發現地心引力有礙鐘錶機芯運行的規律性,當懷錶長時間處於固定位置時,會導致運行誤差。為解決地心引力導致時計出現誤差的情況,寶璣大師設想將整個擒縱裝置安裝於每分鐘旋轉一整圈的活動框架內。如此,原本的方位差變成有規律地重複出現,從而互相抵消。此外,寶璣大師讓擺輪軸在其寶石軸承中的接觸點不斷變化,還可確保潤滑效果更佳。事實上,陀飛輪的原文出自法文"Tourbillon,翻成中文就是「漩渦」,推測寶璣大師應該是想用這樣的名詞來比喻這項裝置在運轉時不斷自轉的特性,而帶有陀飛輪裝置的鐘錶,往往視覺上也多了一個吸引人的焦點。

▲寶璣於1801年6月26日,即法蘭西共和國曆9年穡月7日,獲官方機構頒授一款嶄新調準裝置的專利權,有效期十年,命名為「陀飛輪」。

隨著科技的進步,儘管尚有其他較傳統的方法能確保手錶走時準確,然而於1801年獲得專利的陀飛輪依然是一項影響深遠的發明,也是寶璣製錶的一個傳奇里程碑。它與天文和人文科學緊密關聯,亦成為歐洲思潮關鍵時期的見證。自那時起,寶璣通過一款款精緻優雅的時計,向此項發明致敬。

首批陀飛輪
陀飛輪裝置的原理精妙無比,但極難製作(以當時的水準而言),在1801年夏季尚遠未達到實際應用水平。繼研製出兩個實驗錶款(1809年,n° 169被贈與倫敦製錶師John Arnold之子,N° 282於1800年製成,很久以後被寶璣之子售出)之後,首款陀飛輪時計於1805年方才投入市場。翌年,該發明裝置在1806年9月與10月於巴黎榮軍院廣場(Esplanade des Invalides)舉行的法國工業產品展覽會上向公眾展示。陀飛輪調校機構被描述為時計可藉此「保持同樣的精確度,而無論鐘錶處於垂直還是傾斜位置」的機制,自此風靡錶壇。

▲寶璣首款陀飛輪時計於1805年正式投入市場。翌年,該發明裝置在1806年9月與10月於巴黎榮軍院廣場(Esplanade des Invalides)舉行的法國工業產品展覽會上向公眾展示。

當時鐘錶藏家看到陀飛輪無不為之折服,當中包括義大利著名的資助家和收藏家Sommariva、Cambrai地區主教貝爾馬斯、西班牙波旁王朝(於1808年至1814年間購入三款陀飛輪錶)、以及英國攝政王,後者於1814年購得一款大尺寸陀飛輪錶,安裝於一個鍍金青銅錐體的頂部。

現代陀飛輪
陀飛輪一直到現在都還活躍在手錶作品上,例如近年寶璣設計出一款5377 Classique經典系列超薄自動上鍊陀飛輪。此款複雜功能手錶以其偏心陀飛輪機制而顯得獨特,該機制受多項專利保護。陀飛輪框架採用鈦金屬材質,游絲以矽材質打造,而擒縱機構則以矽和抗磁不鏽鋼材質製成。

▲現代的陀飛輪實用目的不像早期那麼高(跟手錶的佩戴習慣也有關),但是卻愈做愈精緻,例如這款5377 Classique陀飛輪就往超薄路線前進,令人驚豔。

此款時計搭載全新581DR機芯,震頻達4赫茲(對於陀飛輪錶而言可謂高震頻),而無損動力儲備。專利高能量發條盒可提供長達80小時的能量。為確保厚度為3毫米的機芯置入厚度為7毫米的錶殼,寶璣製錶師們在機芯邊緣安裝雙向旋轉鉑金自動盤,這也讓機芯底板和橋板上的雕刻裝飾可以看得更加清楚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