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IWC萬國錶更新產品的週期都是一年鎖定一個系列,雖然偶有例外但大致上依循這個模式,不過2017年真的算是推了兩個系列了,除了年頭在S.I.H.H.上發表的新一代達文西之外,三月的時候又「正式」推出了新版的工程師。
▲新版的外裝造型比起上一代是來得簡單多了,不過在若干小地方仍然看得到繁複精緻的線條,比如說它的指針和時標就很有立體感。另外秒針末端的小箭頭也是個討喜的細節。
評點一:告別舊時代回到更早的立足點
強調「正式」是因為這一版的工程師早在前一年就已經亮相過了,當時是在於英國舉辦的Goodwood古董車集會上以限定版的形式推出了三款計時碼錶,有別於線條繁複的Gerald Genta版本,這一式三款採用了更接近早期工程師的圓形錶殼,當時就被大家預測是下一代工程師的基礎造型;在兩種版本並行了一年後,2017年同樣是在Goodwood集會期間,IWC正式更新了工程師系列,新款包括了三針、兩種計時碼錶和一款數位計時萬年曆全部採用新版的圓形錶殼,通行超過四十年的Gerald Genta版本到此終於退下了舞台。雖然在台灣玩老IWC的人不算多,但在這批玩家眼中1950、1960年代的圓殼工程師可能比Gerald Genta版來得更有親切感,是以新版的圓形錶殼應該自有它的市場。
▲錶耳部分大概是新版外裝最大亮點,錶耳跟中殼的連接處內切一個角度,內側則修成了曲線,凡此都增加成型的難度,另外此處從拋光到髮絲紋幾種表面處理的變化也很妥貼。
評點二:工程師系列不一定等於抗磁性能
回溯工程師系列最早的定位乃是「民用版的飛行員系列」,而當時飛行員系列機能上最大的特色就是抗磁,因此幾十年來我們對工程師的印象就是「IWC的抗磁錶」。但其實從工程師上一次更新(2013年)以後就已經有不少款式取消了抗磁功能,當時IWC做出這個決定有一部份應該是為了做透明底蓋秀出機芯,雖然跟長期以來大家對工程師的認知產生了落差,但回歸到那個時候他們想要將工程師轉型成奢華運動錶的策略這樣的判斷其實很合理。這一代的工程師同樣不再強調抗磁,現行的四種款式當中只有搭載89361機芯的計時款有標榜抗磁,設計上也特地將6點鐘的小秒針做成了閃電造型,但像這次介紹的三針款就沒提到這點。
▲無論抗磁與否,IWC的通用機芯款向來採用實底蓋。在IWC的內部型號中,30系是以ETA 2892為基底,35系則是以SW300為基底,而從2017年開始搭載35系的款式大幅增加。
評點三:以通用機芯降低入手門檻
IWC從2011年開始導入Sellita的通用機芯,幾年下來始終只有搭載在Portofino系列,不過從2017年開始使用Sellita機芯的款式大幅增加,除了新版達文西的三針,包括這款工程師三針、甚至是部分馬克18的特殊款都陸續導入了Sellita的機種;事實上IWC從2008~2009年左右就開始評估採用Sellita的可行性了,不過當時他們的品質還沒拉上來,所以IWC主動投入資源協助改良,今天Sellita的品質能有長足的進步說來也有IWC的功勞,因此現在大規模引進其實是他們長期努力的結果,品質方面應該無需過慮。
工程師自動腕錶
IW357001/不鏽鋼材質/35111自動上鍊機芯/時、分、秒、日期顯示/藍寶石水晶鏡面/防水120米/錶徑40mm/參考價:NT$ 153,000
▲如果你想入手:
IWC各系列的入門款其實也都是差不多的價位,機芯以通用機芯為主,所以在做選擇時,基本上就看你想要的是哪個系列的風格。新版的工程師看上去多了點古典的韻味,設計顯得中規中矩(甚至連底蓋也很樸素),不過如果只是日常佩戴,這樣的規格也已經夠用,如果有進一步嘗試去了解工程師系列的來龍去脈,對這只錶的感覺也會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