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UM崑崙的Bubble泡泡錶在千禧年之際剛推出時曾引起市場不錯迴響,不過可惜的是後來曾經一度消聲匿跡,直到2015年品牌才再度重啟這個頗具代表性的作品,泡泡錶的外型非常具有辨識度,除了大錶徑,鈴鐺型的錶冠搭配拱形鏡面等特色都讓它在崑崙旗下各系列中顯得獨樹一幟,因此剛復出當時一方面喚醒了老錶迷的記憶,同時也很快就吸引新世代的注意力;經過這幾年一路發展下來,泡泡錶家族的聲勢也不斷成長茁壯:錶徑選擇愈來愈多元(小至42mm,大至52mm都有)、面盤設計屢屢有讓人驚豔的創意(例如2017年曾與知名DJ、知名攝影師合作,將其作品放入面盤中),儼然成為品牌旗下創意的代名詞。
▲泡泡錶先前往往以二、三針的基礎功能為主,最多就是延伸出計時款式,2018年崑崙推出泡泡陀飛輪一舉寫下系列複雜功能的新高度。
評點一:終於開發出更高的功能性
不過泡泡錶先前多半都是利用它造型上的優勢來改換面盤、錶帶這些設計細節,憑心而論功能性並不算這系列的重心,因此不免會給人一種「視覺系」腕錶的印象,不過2018年崑崙似乎有想要扭轉系列刻板印象的念頭,新作Bubble Central Tourbillon不再著墨於面盤畫面的亮麗搶眼,而是罕見導入陀飛輪裝置,一舉將泡泡系列拉抬到更高的製錶水準境界。
▲由於陀飛輪佔據了面盤(機芯)的中央軸心位置,因此時分指針無法再疊加於陀飛輪之上,為此崑崙利用外圍指標設計,讓顯時功能依舊不受影響。
評點二:中置陀飛輪和泡泡錶像是天作之合
泡泡陀飛輪腕錶採用鈦金屬材質,47mm的錶徑對這個系列來說司空見慣,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拱形鏡面多少會帶點放大效果,因此置於面盤中央的陀飛輪也會產生放大效果,加上陀飛輪本身的自轉動態,使這只錶不需要藉著色彩繽紛的圖案來吸引人,光是聚焦在陀飛輪組件的結構美就已相當賞心悅目。由於泡泡系列原本就有將時、分指針改為外圍指標顯時的前例,用於結合中置陀飛輪可說一拍即合;閱讀時最外圍的三角指標搭配60分刻度指示分鐘,而第二圈的三角指標則用以指示小時,至於陀飛輪恰好一分鐘的旋轉週期也帶有秒針的作用。將陀飛輪置中代表輪系的排列方式需要大洗牌,製作時難度會比一般陀飛輪更高,同時崑崙還向19世紀初曾獲得專利的陀飛輪設計取經,讓它又有點不同於目前常見的陀飛輪形式。
▲CO 406機芯的陀飛輪參考自1801年曾取得專利的經典陀飛輪設計,加上至於中軸必須改動輪系結構,使其製作過程難度更高。
評點三:觀賞性由平面升級立體
這款泡泡陀飛輪與其他同系列錶作還有個不同之處在於面盤的立體結構化,尤其第二圈的小時刻度做出往內內凹陷的層次,線條延伸到陀飛輪身上則是一路往上爬升,從正面看或是側面看會得到不一樣的賞玩樂趣,而且這麼迷人的畫面還可以很持久,錶款搭載的CO 406機芯除了是自動上鍊機制,其搭載了雙發條盒更能輸出65小時動力儲存,日常佩戴綽綽有餘。
泡泡系列中央陀飛輪腕錶
鈦金屬材質/CO 406自動上鍊機芯/時、分、小秒顯示/藍寶石水晶鏡面/防水100米/錶徑47mm/參考價:NT$ 2,710,000
★如果你想入手:
泡泡錶原本就是以造型見長的作品,所以引入複雜功能頗令人意外,而且中置陀飛輪本來在錶壇中就不多見,印象中崑崙之前也沒有採用這類的設計,這次為了泡泡系列量身打造讓人感到誠意十足,也扭轉了系列的一些刻板形象——不只是設計感強烈,這系列也能融匯更高階的製錶工藝,當然要付出的代價相對也會高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