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你我熟知的鐘錶品牌CARL F. BUCHERER寶齊萊最初的發跡點可以追溯至1888年,當年品牌創辦者卡爾‧弗里德里希‧寶齊萊先生在瑞士琉森開設他事業中首間鐘錶與珠寶店。而在20世紀初創辦人的兩位兒子(Carl Edward & Ernst)陸續加入公司後,也連帶將其於鐘錶及金飾製作的學識天賦一同引進;不久後,寶齊萊於1919年開始轉型成鐘錶製造商,由當時女性將懷錶繫於腕間的風尚獲得靈感,克服諸如水氣、微塵侵擾與外殼耐用度等考驗,推出其首波腕錶系列。
▲寶齊萊的創辦者Carl F. Bucherer先生(1865-1933)。
▲Mr. Bucherer於1888年在琉森成立其事業中首家鐘錶與珠寶店,如今已發展成世界知名鐘錶品牌。
▲20世紀早期寶齊萊由當時的女性風尚中取得靈感,推出裝飾藝術風格強烈的自製腕錶系列。
曾高踞C.O.S.C.認證排行榜Top 3,建立優質腕錶製造商印象
此後隨著腕錶漸成主流,寶齊萊也持續開發出具備計時碼錶功能的男錶以及於四○年代末期研製第一批大日曆計時碼錶等作品。而在男女錶外型的雕琢和功能的不斷創新之餘,品牌也沒有遺忘「精準」才是鐘錶存在的根本理由,對自家機芯品質要求甚嚴的寶齊萊,據統計光在六○年代末~七○年代初期,每年便有將近15,000只腕錶能夠順利通過瑞士官方天文台精密時計檢測(C.O.S.C.)的認證,當年放眼錶壇僅有勞力士與歐米茄的腕錶認證數高於寶齊萊,使得品牌作品在市場中因為內外兼備的優質印象而受到消費者推崇。
▲圖中的Ref. 1530腕錶搭載2472自動機芯,是寶齊萊六○年代末~七○年代初期大量通過C.O.S.C.認證的代表作品之一。
洞悉時代與市場所需
寶齊萊的腕錶設計總是能洞燭機先,例如六○年代瑞士製錶業面對最大的挑戰是研製比機械腕錶更精準的時計,而石英機芯的震動頻率因遠高於傳統擺輪游絲,能令腕錶走時更準,於是寶齊萊便著手與其他知名錶廠攜手研發石英機芯,終在1969年成功研製出輕巧的Beta 21石英機芯,自此開創品牌時計發展新紀元。在石英革命風起雲湧的年代,許多錶廠紛紛為時勢所迫、盡棄傳統技術,不過寶齊萊並不認為石英錶應與機械錶誓不兩立,其仍然珍惜且保留機械錶製作技術,不隨時代起舞任意拋棄傳統。這樣的堅持在往後機械錶復興時也得到了回報,品牌得以承繼悠久的製錶經驗與技術,配合新科技的輔助不斷開發創造出許多讓人讚嘆的腕錶作品。
▲寶齊萊更名後的十多年來發展蓬勃,如今在品牌發源地的瑞士琉森(Lucerne)擁有一處特設的產品研發總部。
▲ 寶齊萊在2008年發表首枚自製機芯作品A1000,成為往後品牌腕錶的重要發展基石。
持續精進的製錶工藝
邁入近代,2001年時寶齊萊正式定名為現今為人所熟知的"CARL F. BUCHERER"立足錶壇,寓意將秉承創辦人的經營哲學;2008年寶齊萊別開生面地發表了獨立製造機芯A1000,足可視為品牌發展的又一轉捩點,不僅代表其自製實力的躍進,也自此晉升成等級更上層樓的自製機芯錶廠行列。
▲2016年寶齊萊發表二代自製機芯A2000,功能與A1000類似包含基本三針加日期,但是機芯無論在擒縱系統、避震器與機芯結構靈活性等,均有較上代更亮眼的規格。
2013年寶齊萊於馬利龍系列中推出陀飛輪腕錶,讓人對其製錶水準刮目相看;緊接在2016年與2018年,品牌在製錶工藝上仍持續不斷有驚人之舉,像是2016年有自製機芯第二代——A2000問世,最核心的改變在於機芯換成了更高階的無卡度游絲搭配砝碼微調設計,同時包含震頻以及避震器也都有所調整,讓寶齊萊的自製作品品質更令人安心。
▲寶齊萊2018年再推出T3000機芯,這不僅是品牌首枚自制陀飛輪作品,其有別於傳統設計的外緣陀飛輪,更顯現出品牌在製錶實力之外的創意能量。
來到2018年,品牌的第三枚自製機芯現身,此次的T3000機芯有別於前兩款偏向基本功能,寶齊萊乃是透過T3000直衝陀飛輪等級,並且其是在陀飛輪框架邊緣以三組陶瓷軸承來進行固定,少了傳統所需的底板和橋板支撐,自行建立起所謂「外緣」陀飛輪的設計,結合品牌自製機芯慣用環型自動盤的習性,造就了一款獨步錶壇的實力傑作。
▲飲水思源的寶齊萊在琉森也開設了大型旗艦店,將其研發時計的最新成果同步展現於瑞士國人眼前。
130年來,從地方性的鐘錶販售通路到躋身今日的國際級製錶品牌,CARL F. BUCHERER始終承襲創辦人「永恆與獨立」的理念與遠景,藉由參考往昔經驗致力於雋永經典的產品研發,再加上持續設定並達成階段挑戰目標,以此逐步放眼未來的務實作法來具體實踐製錶願景,寶齊萊的每一步都走的紮實穩健,讓人感受到品牌的誠意與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