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有傳說自動上鍊是寶璣大師所發明,此舉影響了後來鐘錶的發展,嚴格來說,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因為自動上鍊懷錶並不算是阿伯拉罕-路易·寶璣所發明的,但由於他的改良,使得它更臻完美,且奠定了寶璣日後將來成功的基礎,也讓後來人們戴錶免去了一定要靠手動上鍊的煩惱。事實證明,自動上鍊懷錶是西元1765年左右在瑞士發明的,但這項創舉並未完全的成功。主要是因上鍊的作用效果不佳,所以寶璣大師針對此項缺點,加以改善,並加入他發想的全新理念,他首先運用兩個主發條盒(Mainspring barrels),並利用白金平衡錘(Weight of platinum,類似近代的自動盤)為軸,固定在底蓋板邊。但此平衡錘的採用須審慎仔細,才能使每一機芯達到最精密準確的效果(因為當發條上緊時會鎖住平衡錘使其靜止不動) 。
▲十八世紀末由阿伯拉罕-路易·寶璣所改良創造的Perpétuelle自動上鍊機制,它成功優化了上鍊效率,並啟發後世研究與開發現今自動上鍊裝置的雛形。
有利於提升機芯的儲能效率
據一些參考文獻記載,寶璣式的自動上鍊懷錶,其機芯的基本結構為兩個發條盒囓合小齒輪與傳動中心輪,其比率大約是發條盒轉動4圈能使中心輪轉60圈。由於轉動圈數比發條盒使錶運轉24小時所需的2圈少,所以可供利用的動力會更均衡。再者,它的優點是將2條發條打製得更細,自然地各自所需的動力也相對減少,所以增加了可利用的圈數,甚至使動力的持久性延長。小過輪的軸心摩擦因兩個發條盒的聯結而消除,同時由於發條盒輪齒交替囓合中心線上的小齒輪,致使小齒輪的齒數效力倍增。這種設計在效率上更臻完美,且在技術上也相當出色。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創作的首只Perpétuelle自動上鍊錶1780年出售給了奧爾良公(Perpétuelle,在法文中意為永恆)。
▲距離寶璣大師發明自家Perpétuelle自動上鍊裝置已經超過240年,現今寶璣的自動錶愈做愈精緻,圖為品牌複雜機芯587DR,其不僅採用自動上鍊設計,就連機芯與鏤空自動盤的裝飾也相當華麗。
帶動後世自動錶風潮
而自1780年代起,阿伯拉罕-路易·寶璣的「自動上鍊懷錶」使他享譽凡爾賽宮廷以及整個歐洲。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美學範疇,Perpétuelle自動上鍊錶無疑是所屬時代獨樹一幟的代表。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後續在1787年至1823年間又製作並出售了約60只時計,由此可以推測(在無書面記錄的情況下)在1780年至1787年間,他製作了約20至30只自動上鍊時計。這項設計可以說是寶璣大師製錶生涯早期的一項里程碑,也因為他的改良,使得時計只須透過日常佩戴自然搖晃時帶動大型擺陀即可產生動能,這點深深影響了後世的腕錶設計,如今自動上鍊早已躍升為腕錶的主流系統,除了基本的半輻自動盤,還延伸出微型自動盤、環型自動盤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