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沒有想過,平平是手錶,為什麼有些手錶不強調防水性能,有些手錶卻能防水達到50米、100米,甚至破千米的都有,儘管目前手錶設計都會有所謂的密封墊圈,它可以一定程度隔絕水分或灰塵,但那只是基本的屏障作用而已,如果手錶沒有寫明防水性能或只註明生活防水,就還是盡量少碰水為妙,這是因為手錶在外部結構上針對防水性的設計還是有所差別,因此我們可能會覺得手錶就是手錶,為什麼有時它們的防水能力會差這麼多,主要就在於手錶表面不一定看得出來的「結構」。
防水錶殼的關鍵零件
而一只錶的外部結構有哪些元素或零件跟防水性能比較有關呢?當然錶殼的整體設計或多或少都會有影響,但是最主要的防水設計還是集中在鏡面、錶冠和底蓋這些零件上。鏡面部分因為現在的手錶大多採用藍寶石水晶,它的硬度很高也沒有孔隙,做為手錶在水下時的第一道防線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些強調防水性能的手錶除了旋入式錶冠,也會在錶冠周圍加上護肩或護橋提供更堅實的保護效果。
旋入式錶冠的結構
而在錶冠部分,防水錶有時候會強調採用旋入式設計,這點對防水保護作用相當關鍵,因為放眼整只錶,最有可能讓水分入侵的地方就是錶冠,因為只有這邊是會需要時常被開啟、操作,而錶殼在此也不得不設置一個開口來容納龍芯和錶冠等,所以水分順著錶冠以及其內部的開口直闖錶殼內部是很合理的事;旋入式錶冠設計正是為了克服錶冠的先天缺陷而生,通常這樣的設計會在龍芯周圍安排一枚直接鑲入錶殼內的防水管,錶冠則是會與防水管的出口相連,並且被設計成能夠旋入鎖緊於防水管出口,出口周圍則會再加上密封墊圈,藉以用來強化防水效果。
▲旋入式底蓋通常可以見到能被旋轉開闔的邊角或凹孔,比起壓入式底蓋的圓滑平整線條有所不同。
通常300米防水性能以上都會配備旋入式底蓋
至於旋入式底蓋的道理跟錶冠類似,先針對錶殼結構改良使得底蓋可以旋緊鎖入錶殼,周圍再加上墊圈買個保險,一般而言比起壓入式底蓋,旋入式設計能夠提供比較長效且緊密的防水效果,而會標榜具備旋入式底蓋的手錶,通常往往會達到防水300米的等級以上,這樣的防水性能讓手錶不僅在洗手、下雨時碰水無礙,甚至戴去洗澡、游泳或浮潛也能輕鬆應對,對非專業(潛水)人士的你我而言,這樣的防水效果在生活各種場合中都已經很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