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dia dell’Arte 創新錶款
將義大利劇場傳統角色重現於世
如此傑作,出自大複雜錶與精美工藝的巧妙結合。畢竟是凌駕鐘錶工藝的天才之作,已臻悠遠詩意的境界了。Commedia dell'Arte 的創作靈感乃源於義大利劇場傳統,在每一款面盤上都重現多位數百年前的劇場角色;其中最有名的幾個,譬如:Brighella、Pulcinella、Pantalone、Columbine 以及 Harlequin,便是面盤中心的主角。三問報時裝置的教堂鐘聲啟動之際, 這五個角色就宛如復生於華麗繁複的裝飾機制之間,重現 16 世紀義大利宮殿場景。依設定的場景,這五件或七件機動組件便操縱人偶演出一場戲。Commedia dell'Arte 有三種版本,每一種版本各有八件手錶;每一件手錶均允稱藝術傑作。
只有極少數優秀鐘錶廠具有製造報時手錶的工藝技術,而 BVLGARI 在這領域更是佼佼者。BVLGARI 先後發展出配置二錘、三錘、四錘的音簧機制之後,為這款 Commedia dell'Arte 配置了裝備二錘音簧的教堂鐘聲三問報時手錶。此處所用音簧獨特之處在於其音簧比一般標準尺寸的音簧略長:鋼條在錶殼內部繞兩圈(而非一圈),因此產生較深沉的鐘聲,共鳴更悠揚。
鐘聲清亮,劇場人偶聞聲起舞
僅以三問報時裝置而論,這款傑作已是美妙無匹,令人驚奇。但Commedia dell'Arte 還配置了更精妙的製錶工藝,將音響與動作相互搭配;複雜的場景動作,在三種不同面盤上都栩栩如生。音簧可設定於每小時、每十五分鐘或每分鐘鳴響,在面盤上驅動不同角色手舞足蹈。Brighella、Pulcinella、Harlequin、Pantalone、Columbine,16世紀義大利即興喜劇的五個重要角色,分別在 Commedia dell'Arte 三種面盤上出現;殫精竭慮的精心設計,編舞有如芭蕾。其中每一個角色都載歌載舞,而且還各自演奏一種樂器。 鳴聲一旦響起,主角Brighella,或是Harlequin 或 Pulcinella,便移動左臂。接著,其他四個角色依序開始反時鐘方向移動。腳、手臂、胸部、頭部動作此起彼落,令面盤上的場景趣味盎然。這是鮮見於現代自動機械裝置的珍罕技藝,背景則是威尼斯風格或是以那不勒斯、波隆納風格裝飾的16 世紀義大利皇宮。
繁複的機制,華麗的面盤
顯而易見,這款傑作的機械裝置極其複雜,面盤所呈現的不同場景無不精緻華美。18K 黃金轉盤上的精雕細琢,混合了多種藝匠美技:微型繪畫、鐫刻、雕鏤。三個如詩般的場景刻畫的是好幾個不同的城市:威尼斯、那不勒斯、波隆納,為如今已遭世人遺忘的機械裝置傳統精髓獻上崇高的禮讚,而其複雜程度不下於足以呈現如此逼真場景的 Calibre BVL 618 機芯。這款機芯完全手工打造,在自動機械裝置之外,也包括一個教堂鐘聲三問報時裝置,附帶六點鐘位置的跳時顯示窗。
巧手打造的精密機械裝置藏身於一個 18K白金與 Magsonic®(特殊合金,可強化共鳴作用)構成的錶殼內。三問報時滑桿位於十點鐘位置。三個款式的每一款都在錶殼六點鐘位置鐫刻面盤上主要角色的名字:Harlequin、Pulcinella 或 Brighella。 Commedia dell'Arte 系列是編號限量版,每款僅發行八只手錶。每一只手錶均以精美錶盒貯藏,盒面上是該款主角 Harlequin、Pulcinella 或 Brighella的面具。包裝盒是皮製,由來自威尼斯的義大利藝匠打造,以Commedia dell'Arte 即興喜劇年代的傳統工藝為淵源。一號編號的三件手錶套裝貯藏在一個精美錶盒,內附三個面具。
Commedia dell'Arte 面盤構造繁複精巧,舉世無匹
三款面盤雖是場景不同,靈感均來自 Commedia dell'Arte (意為「即興喜劇」)。面盤其本身便是藝術品,複雜的機械操作出自日內瓦 Ateliers Vaucher工坊。這藝術創作的第一步是鐫刻,以不厭其精的工序從容進行。經過模擬(其中場景放大五倍)之後,藝匠將實體大小的場景組件用 18K 黃金雕出。其中,浮雕、景深、質感的效果均因採用(按正常比例逼真描繪的)錯視畫法( trompe l'oeil)而致。每一面盤都有四層,依序分別配置:主要角色、貼花裝飾的配角、前景裝飾,以及背景裝飾。
角色人偶的構造極精巧。人偶得以活動的接合點都隱藏於內,譬如可以從人偶胸部下方延伸的手臂活動。鐫刻藝匠進行這個複雜工序時,使用大約十五種不同工具。工序中包括賦予人偶生動的表情。活動人偶用精妙手法安裝在面盤上,底端以腳部或樞軸定位,七點鐘位置到十一點鐘位置之間的小時刻度是懸空的,獨立於面盤之上。
在精細的鐫刻工序之後,由微型繪畫藝匠接手。畫師必須兼有藝術美感,且能完全掌握專業技術。整個場景約需三至五個星期才能完成,使用十來種基本色調上色。場景的微型組件因尺寸極小,不論在黃金轉盤上或人偶本身上,上色之時須特別謹慎。此外,畫師必須處理鐫刻過程中貴金屬上的刻紋;並能藉著上色呈現出光線、陰影和透明感的交替作用,並為各種組件選用輔助色。工序中包括面盤要在燒鍋上放一小時,溫度不多不少必須是攝氏80度整,而這過程要做 30 到 50 次,直到達成所需效果。像 Commedia dell'Arte 這樣的面盤,若無豐富廣博的工藝經驗則無以為功。負責這一步驟的女畫師說,在她 35 年專業生涯中從來沒見過如此細節繁複的工序。
Commedia dell'Arte 所用的人偶面具
Commedia dell'Arte 即興喜劇於十六世紀下半葉興起;當時劇場都尊奉古典主義演戲優雅而嚴謹。Commedia dell'Arte 卻與這些舊規背道而馳,也正是因此而盛行。這種劇場類型源自節日慶典嘉年華及其較為嚴肅的前身—— Commedia erudita 戲劇。Commedia erudita 是由 Angelo Beolco 所發展的戲劇形式;他的劇作在威尼斯嘉年華演出,將舞蹈與音樂引入戲劇。Commedia dell'Arte 即興喜劇卻是雅俗共賞。語言不是障礙,因為劇中運用模仿逗笑,角色套路演出,典型的插科打諢、花招噱頭、面具、誇張的肢體動作,加上即興對白跟小丑逗趣。這是義大利特有的傳統,後來傳到歐洲各地,進而影響了當代著名作家以及歌劇、輕歌舞劇,以及當時的音樂喜劇。即興演出是這種戲劇類型的靈魂,讓演員以劇本為基礎來發揮,藉以適應不同觀眾。演出都在臨時搭起的戲台上進行,而且多半在街邊路旁。其後這種戲劇形式遍及歐洲,甚至譬如巴黎便有個「義大利喜劇協會」。
面具是 Commedia dell’Arte 傳統元素之一,且頗具關鍵作用,不但用來表明角色身份,也限制了演員視線,讓演員必須經常轉動頭部。面具只供諧趣角色佩戴,以棕色或黑色皮革製成,除了嘴部和下巴之外,覆蓋了整個臉部。當年的著名演員都有他所扮演的角色專用的面具。其中有些面具就跟著所屬演員終其一生,最後成為這演員的特色。譬如 G.D. Biancolelli 在巴黎過世的時候,市井傳言便說是 Harlequin 死了——傳統角色已與演員合為一體。
每個角色都有特定面具
Commedia dell'Arte 的主角都有表現各自性格的獨特面具。譬如 Brighella 是性情和悅的僕人角色,操Bergamo 方言而口若懸河,精靈聰穎,點子很多,見識廣而富機謀。他在這種戲劇類型的作用其實頗具深意:專跟年紀大的劇中角色作對,因為老人家總是阻撓年輕愛侶追求幸福。Brighella 是戲劇類型中最複雜的角色,因為他不但得表演雜技,還要能彈吉他。Pulcinella 卻是個神秘難以捉摸的僕人,是 Commedia dell'Arte 所愛用的角色,也是那不勒斯社會各種矛盾性格的反映,既是花匠或藝術家,也是軍人或賊匪。Pulcinella 可謂表現了那不勒斯整個社區的各種不同面貌。Harlequin 是心地善良的僕人角色,老是吃過飽;他出身於 Bergamo,一直保持淳樸的農家子弟本色,還常用他的棍子擊打其他角色。但他也天性快活而坦率,必要的話也能耍詐。老富商則由 Pantalone 代表。他操威尼斯方言,象徵從 12 到 14 世紀積累了邦國財富的威尼斯商人形象。商人在威尼斯是極受尊崇的精英階層,與世界各地都有商業關係。但他們雖是自矜身份地位,還是經常落入僕人的圈套。這個角色年紀雖大,只要有機會仍垂涎年輕女子;表現了人性的諧趣面。Columbine 是快樂女僕的角色,誠實勤快,農家女孩,性情怡人。後來這角色逐漸轉為俏美風騷,足智多謀,而且總能幫她主人實現愛情中的小勾當。
劇中主角所說的方言,在 Commedia dell'Arte 頗具關鍵作用。方言演出讓角色性格更鮮明,表明了劇中人物的出身,也增添喜感。另一個特質是劇中人物所反映的社會構成;演出內容也直接表現了當時義大利的生活方式,以及當年義大利喜劇的其中一個主軸:說明威尼斯、Bergamo、波隆納、那不勒斯等地方言的語法。
Commedia dell'Arte 對藝術的影響長久而深遠,譬如畢卡索的作品 《三個樂手》(The Three Musicians),畫中人物便是喜劇中的角色。法國劇作家莫里哀的喜劇也受其影響,在他好幾部劇作中均可見其痕跡。最著名的例子是莎士比亞的《暴風雨》,Carlo Goldoni的Servant of Two Masters,莫里哀的 The Tricks of Scapin,以及 Beaumarchais的《費加羅》。直到今天,威尼斯嘉年華仍有靈感直接源自 Commedia dell'Arte 的面具。
將義大利劇場傳統角色重現於世
如此傑作,出自大複雜錶與精美工藝的巧妙結合。畢竟是凌駕鐘錶工藝的天才之作,已臻悠遠詩意的境界了。Commedia dell'Arte 的創作靈感乃源於義大利劇場傳統,在每一款面盤上都重現多位數百年前的劇場角色;其中最有名的幾個,譬如:Brighella、Pulcinella、Pantalone、Columbine 以及 Harlequin,便是面盤中心的主角。三問報時裝置的教堂鐘聲啟動之際, 這五個角色就宛如復生於華麗繁複的裝飾機制之間,重現 16 世紀義大利宮殿場景。依設定的場景,這五件或七件機動組件便操縱人偶演出一場戲。Commedia dell'Arte 有三種版本,每一種版本各有八件手錶;每一件手錶均允稱藝術傑作。
只有極少數優秀鐘錶廠具有製造報時手錶的工藝技術,而 BVLGARI 在這領域更是佼佼者。BVLGARI 先後發展出配置二錘、三錘、四錘的音簧機制之後,為這款 Commedia dell'Arte 配置了裝備二錘音簧的教堂鐘聲三問報時手錶。此處所用音簧獨特之處在於其音簧比一般標準尺寸的音簧略長:鋼條在錶殼內部繞兩圈(而非一圈),因此產生較深沉的鐘聲,共鳴更悠揚。
▲ Commedia dell'Arte 有三種版本,每一種版本各有八件手錶;每一件手錶均允稱藝術傑作。
鐘聲清亮,劇場人偶聞聲起舞
僅以三問報時裝置而論,這款傑作已是美妙無匹,令人驚奇。但Commedia dell'Arte 還配置了更精妙的製錶工藝,將音響與動作相互搭配;複雜的場景動作,在三種不同面盤上都栩栩如生。音簧可設定於每小時、每十五分鐘或每分鐘鳴響,在面盤上驅動不同角色手舞足蹈。Brighella、Pulcinella、Harlequin、Pantalone、Columbine,16世紀義大利即興喜劇的五個重要角色,分別在 Commedia dell'Arte 三種面盤上出現;殫精竭慮的精心設計,編舞有如芭蕾。其中每一個角色都載歌載舞,而且還各自演奏一種樂器。 鳴聲一旦響起,主角Brighella,或是Harlequin 或 Pulcinella,便移動左臂。接著,其他四個角色依序開始反時鐘方向移動。腳、手臂、胸部、頭部動作此起彼落,令面盤上的場景趣味盎然。這是鮮見於現代自動機械裝置的珍罕技藝,背景則是威尼斯風格或是以那不勒斯、波隆納風格裝飾的16 世紀義大利皇宮。
▲ Commedia dell’Arte 創新錶款
繁複的機制,華麗的面盤
顯而易見,這款傑作的機械裝置極其複雜,面盤所呈現的不同場景無不精緻華美。18K 黃金轉盤上的精雕細琢,混合了多種藝匠美技:微型繪畫、鐫刻、雕鏤。三個如詩般的場景刻畫的是好幾個不同的城市:威尼斯、那不勒斯、波隆納,為如今已遭世人遺忘的機械裝置傳統精髓獻上崇高的禮讚,而其複雜程度不下於足以呈現如此逼真場景的 Calibre BVL 618 機芯。這款機芯完全手工打造,在自動機械裝置之外,也包括一個教堂鐘聲三問報時裝置,附帶六點鐘位置的跳時顯示窗。
巧手打造的精密機械裝置藏身於一個 18K白金與 Magsonic®(特殊合金,可強化共鳴作用)構成的錶殼內。三問報時滑桿位於十點鐘位置。三個款式的每一款都在錶殼六點鐘位置鐫刻面盤上主要角色的名字:Harlequin、Pulcinella 或 Brighella。 Commedia dell'Arte 系列是編號限量版,每款僅發行八只手錶。每一只手錶均以精美錶盒貯藏,盒面上是該款主角 Harlequin、Pulcinella 或 Brighella的面具。包裝盒是皮製,由來自威尼斯的義大利藝匠打造,以Commedia dell'Arte 即興喜劇年代的傳統工藝為淵源。一號編號的三件手錶套裝貯藏在一個精美錶盒,內附三個面具。
Commedia dell'Arte 面盤構造繁複精巧,舉世無匹
三款面盤雖是場景不同,靈感均來自 Commedia dell'Arte (意為「即興喜劇」)。面盤其本身便是藝術品,複雜的機械操作出自日內瓦 Ateliers Vaucher工坊。這藝術創作的第一步是鐫刻,以不厭其精的工序從容進行。經過模擬(其中場景放大五倍)之後,藝匠將實體大小的場景組件用 18K 黃金雕出。其中,浮雕、景深、質感的效果均因採用(按正常比例逼真描繪的)錯視畫法( trompe l'oeil)而致。每一面盤都有四層,依序分別配置:主要角色、貼花裝飾的配角、前景裝飾,以及背景裝飾。
▲ 三款面盤雖是場景不同,靈感均來自 Commedia dell'Arte (意為「即興喜劇」)。面盤其本身便是藝術品,複雜的機械操作出自日內瓦 Ateliers Vaucher工坊。
角色人偶的構造極精巧。人偶得以活動的接合點都隱藏於內,譬如可以從人偶胸部下方延伸的手臂活動。鐫刻藝匠進行這個複雜工序時,使用大約十五種不同工具。工序中包括賦予人偶生動的表情。活動人偶用精妙手法安裝在面盤上,底端以腳部或樞軸定位,七點鐘位置到十一點鐘位置之間的小時刻度是懸空的,獨立於面盤之上。
▲ 角色人偶的構造極精巧。人偶得以活動的接合點都隱藏於內,譬如可以從人偶胸部下方延伸的手臂活動。
在精細的鐫刻工序之後,由微型繪畫藝匠接手。畫師必須兼有藝術美感,且能完全掌握專業技術。整個場景約需三至五個星期才能完成,使用十來種基本色調上色。場景的微型組件因尺寸極小,不論在黃金轉盤上或人偶本身上,上色之時須特別謹慎。此外,畫師必須處理鐫刻過程中貴金屬上的刻紋;並能藉著上色呈現出光線、陰影和透明感的交替作用,並為各種組件選用輔助色。工序中包括面盤要在燒鍋上放一小時,溫度不多不少必須是攝氏80度整,而這過程要做 30 到 50 次,直到達成所需效果。像 Commedia dell'Arte 這樣的面盤,若無豐富廣博的工藝經驗則無以為功。負責這一步驟的女畫師說,在她 35 年專業生涯中從來沒見過如此細節繁複的工序。
▲ 在精細的鐫刻工序之後,由微型繪畫藝匠接手。畫師必須兼有藝術美感,且能完全掌握專業技術。整個場景約需三至五個星期才能完成,使用十來種基本色調上色。
Commedia dell'Arte 所用的人偶面具
Commedia dell'Arte 即興喜劇於十六世紀下半葉興起;當時劇場都尊奉古典主義演戲優雅而嚴謹。Commedia dell'Arte 卻與這些舊規背道而馳,也正是因此而盛行。這種劇場類型源自節日慶典嘉年華及其較為嚴肅的前身—— Commedia erudita 戲劇。Commedia erudita 是由 Angelo Beolco 所發展的戲劇形式;他的劇作在威尼斯嘉年華演出,將舞蹈與音樂引入戲劇。Commedia dell'Arte 即興喜劇卻是雅俗共賞。語言不是障礙,因為劇中運用模仿逗笑,角色套路演出,典型的插科打諢、花招噱頭、面具、誇張的肢體動作,加上即興對白跟小丑逗趣。這是義大利特有的傳統,後來傳到歐洲各地,進而影響了當代著名作家以及歌劇、輕歌舞劇,以及當時的音樂喜劇。即興演出是這種戲劇類型的靈魂,讓演員以劇本為基礎來發揮,藉以適應不同觀眾。演出都在臨時搭起的戲台上進行,而且多半在街邊路旁。其後這種戲劇形式遍及歐洲,甚至譬如巴黎便有個「義大利喜劇協會」。
面具是 Commedia dell’Arte 傳統元素之一,且頗具關鍵作用,不但用來表明角色身份,也限制了演員視線,讓演員必須經常轉動頭部。面具只供諧趣角色佩戴,以棕色或黑色皮革製成,除了嘴部和下巴之外,覆蓋了整個臉部。當年的著名演員都有他所扮演的角色專用的面具。其中有些面具就跟著所屬演員終其一生,最後成為這演員的特色。譬如 G.D. Biancolelli 在巴黎過世的時候,市井傳言便說是 Harlequin 死了——傳統角色已與演員合為一體。
每個角色都有特定面具
Commedia dell'Arte 的主角都有表現各自性格的獨特面具。譬如 Brighella 是性情和悅的僕人角色,操Bergamo 方言而口若懸河,精靈聰穎,點子很多,見識廣而富機謀。他在這種戲劇類型的作用其實頗具深意:專跟年紀大的劇中角色作對,因為老人家總是阻撓年輕愛侶追求幸福。Brighella 是戲劇類型中最複雜的角色,因為他不但得表演雜技,還要能彈吉他。Pulcinella 卻是個神秘難以捉摸的僕人,是 Commedia dell'Arte 所愛用的角色,也是那不勒斯社會各種矛盾性格的反映,既是花匠或藝術家,也是軍人或賊匪。Pulcinella 可謂表現了那不勒斯整個社區的各種不同面貌。Harlequin 是心地善良的僕人角色,老是吃過飽;他出身於 Bergamo,一直保持淳樸的農家子弟本色,還常用他的棍子擊打其他角色。但他也天性快活而坦率,必要的話也能耍詐。老富商則由 Pantalone 代表。他操威尼斯方言,象徵從 12 到 14 世紀積累了邦國財富的威尼斯商人形象。商人在威尼斯是極受尊崇的精英階層,與世界各地都有商業關係。但他們雖是自矜身份地位,還是經常落入僕人的圈套。這個角色年紀雖大,只要有機會仍垂涎年輕女子;表現了人性的諧趣面。Columbine 是快樂女僕的角色,誠實勤快,農家女孩,性情怡人。後來這角色逐漸轉為俏美風騷,足智多謀,而且總能幫她主人實現愛情中的小勾當。
劇中主角所說的方言,在 Commedia dell'Arte 頗具關鍵作用。方言演出讓角色性格更鮮明,表明了劇中人物的出身,也增添喜感。另一個特質是劇中人物所反映的社會構成;演出內容也直接表現了當時義大利的生活方式,以及當年義大利喜劇的其中一個主軸:說明威尼斯、Bergamo、波隆納、那不勒斯等地方言的語法。
Commedia dell'Arte 對藝術的影響長久而深遠,譬如畢卡索的作品 《三個樂手》(The Three Musicians),畫中人物便是喜劇中的角色。法國劇作家莫里哀的喜劇也受其影響,在他好幾部劇作中均可見其痕跡。最著名的例子是莎士比亞的《暴風雨》,Carlo Goldoni的Servant of Two Masters,莫里哀的 The Tricks of Scapin,以及 Beaumarchais的《費加羅》。直到今天,威尼斯嘉年華仍有靈感直接源自 Commedia dell'Arte 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