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輪的歷史演進與結構分析 擺輪與游絲(中)

擺輪的歷史演進與結構分析 擺輪與游絲(中)

相信許多讀者都看過早期的機械鐘的照片,在機械裝置的頂端,都有一個左右對稱的砝碼橫桿;在橫桿的兩端都各有一個砝碼,可以左右滑動調整,以獲得較佳的精準度。在當時這種機械鐘的誤差時間,是以10、20 分鐘為基礎來累積,誤差值可說相當的大,僅能略知大概的時間,可靠度明顯不足。這種藉由調整力矩的方式,來改變擺動的速度快慢,在數百年後的今天,已成為高級機芯必備的裝置。不過在當時,由於更多其他的因素,例如:精密度不佳的零件組裝、沒有良好品質的潤滑油與缺乏精確的擒縱裝置等。這些因素更影響著機械鐘的準確度,所以製

調速裝置的調校方式(上)

以機械的規律運作來顯示走時是機械錶的特色,而「該規律是否速度恆定?」則是走時能否準確的關鍵因素,當游絲擺輪持續同樣的作動太久,依據機械運作的慣例,多少會產生偏移…

日曆錶的種類

一般而言,時、分顯示加上日期,就足夠讓使用者充分掌握時間的資訊,然而隨著工商業不斷發展,人們對於時間資訊上的需求越來越細,因此發展出可顯示日期、星期與月份的三曆…

日曆顯示裝置

日曆顯示裝置

早期的日曆顯示為指針式,時至今日,視窗型為主流,指針型次之,而且各自還衍生出如大日曆、逆跳指針日曆等的許多變化。不管設計如何不同,基本的原理都是一樣:12 小時制的時針繞兩圈便是一天,而日曆每天跳動一次,因此只要在時針輪與日曆碟盤(或指針)間作適當的輪系銜接,便可藉由走時而達到換日的動作。換日的型態可以分為瞬跳型與緩變型,前者約在午夜12 點瞬間換日,後者的換日過程則要歷經午夜前後數小時的時間,因此會發生在視窗中換到一半看不清楚日期的情況。 據鐘錶師傅表示,腕錶的日曆故障絕大多數都是操作錯

腕錶停秒裝置類別

機械腕錶長久發展下來,不變的核心概念始終是為了達成近乎零誤差的顯時功效,所以眾錶廠無不費盡心思提升錶款素質,以對抗時計內、外在的影響因子,諸如研發陀飛輪裝置擺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