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對機械錶有無研究,每每提及陀飛輪這項設計總是讓人眼睛一亮,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連歌手陳奕迅都曾將其化為歌名大肆歌頌,即使歌詞內容與陀飛輪的精妙無甚關連,…
中軸指針配置類別
時計採用中軸指針的設計非常合理,因為在視覺上指針占據面盤中心的繞行方式最為四平八穩,也能清楚傳達時間訊息;追溯較早擁有中軸指針設計的時計約為16 世紀的懷錶作品…
不規則顯時機制
時計發明迄今不論體積和外型如何變化,設於面盤顯時的要素仍舊不脫指針與時標刻度等零件組合,其沿著等距的刻度、順時針的方向不斷繞行,久而久之便成了時計顯時最經典的樣貌,然而在愈接近現代的腕錶作品中,錶廠的創意愈來愈能體現在微幅空間的錶作上,除了一板一眼的「正統」設計外,尋求更多變化與閱時樂趣成了製錶的另類挑戰,而在傳統指針顯時的格局內,最常見的變化形態莫過於逆跳設計,因其能表達的時間訊息多而饒富細節差異,除了動力儲存顯示因具有一去不復返的特徵而無法套用逆跳機制,所有的時間資訊都能以逆跳指針進行演繹,
問錶音錘配置類型
問錶有別於多數腕錶複雜功能偏重視覺上的呈現,如此感官跨界的製錶工藝所仰賴的就是更趨精密的零件組成結構,單就純粹的問錶功能來說即需要200∼300 枚不等…
通用機芯三大勢力
機械錶在二十世紀七○年代遭逢石英革命的衝擊,瑞士的鐘錶從業人士一時頓失信心,部分傳統機械製錶機具與技術也隨著錶廠關門而佚失;然而約自1985 年起機械錶產業開始…
機芯形態概分
自懷錶發明以來,因應內部零件如齒輪、發條盒等多依圓形軌跡循環作動的特性,使機芯與錶殼外型傳統上絕大部分皆圍繞圓形邏輯打造。然而當20 世紀腕錶逐漸興起後,或許由…